提到长沙的二类公办高中,你会想到哪几个?
一些长沙里手可能会告诉你:除了四大四小+三梅,其它都算二类。
这显然不是准确的说法,但每年长沙中考录取批次线可能会说明一些问题。如以下这张2022年长沙中考第二批录取学校的名单。
从最低630分到最高660分,35所公办学校梯次呈现。
到底谁才算是二类?灯塔老师不给答案,每个家长心里却有一本明账。
在长沙的中招江湖里,每一分都是一个故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招生季的家长和学生才知道,这些看似相差不大的分数,造就了不知道多少个失眠的夜晚。
排名当然不可取,但差距却是真实存在的。
尴尬之一:仰四大鼻息 表面称兄道弟实则远房亲戚
只需看一眼这份名单的学校名称,大家就会发现,四大以外的公办学校,多多少少依然与四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的是四大内退的副校长或者名师的加盟,有的则干脆合作办学。
但即便如此,由于生源质量的天然差距,以四大名校为首的一类公办中学就像是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大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横亘在二类学校的面前。
更不可为外人道的是:你把他当兄弟,他真的把你当兄弟吗?
这时,便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心理:一方面二类公办需要依靠这些大山来获得一些生源或者师资上的养分。另一方面,又想摆脱这些大山的阴影,因为只要有他们一日,二类仿佛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社会学里,纺锤形结构的社会关系才是最稳定的一种形态。因为只有中层多,顶端和底部少,整个社会的形态才会稳定。
但显而易见,目前长沙教育的格局依然是金字塔似的。看似稳固无比,却由于中段和底部的合体而变得危机重重。
问题在于,二类公办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陪跑生涯,告诉大家,其实我也干得不差?
尴尬之二:前狼后虎 民办高中紧追不舍
学生A中考640分,学生B中考600分,三年之后,他们最终考上什么大学真的会有很大的区别吗?
相信有过读书经历的朋友们都知道,结局真的很难说。
现状是,自2021年等第制正式改成总分制以来,以弘毅中学,立信中学,怡海中学为首的民办高中已经以620分的中考录取线紧逼公办大军。
在办学成果方面,更是有某黑马学校后来者居上,短短两年出了7个清华北大。
呈反观二类公办,不仅已经好几年没出过清北了(师梅和长郡滨江各出1个),整体的升学率,尤其是985、211的录取究竟有多高?
有一种说法是,二类公办的重点班,可能也只有20%的双一流录取率。
还有一种说法是,二类公办已经远远不如类似株洲二中,桃源一中,石门一中,衡阳八中等地方强校了。
真相究竟如何?可能答案只有身处其中的学生和家长最清楚。
想要让二类的公办学校彻底摆脱四大的影响,走出自己的道路,在长沙目前以四大为首的生态面前,似乎仍然没有什么好的破局方法。
这种尴尬的处境,也似乎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
对此,你怎么看?
标签: 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