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

昕阳小编 103 0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 Mirror

如何分离糖和盐?

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第1张图片-昕阳网

图源:Pixabay


小手一抖,不小心把糖(蔗糖)和盐(氯化钠)混在一块儿了该怎么办?

100

趁着光棍节,就让我们吃饱了撑着研究研究把糖和盐拆散的N种方法:

1. 愚公移山法:糖和盐的结晶形态不同,在放大镜下一颗颗挑出来就行了,是不是很简单?


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第2张图片-昕阳网com

蔗糖颗粒和氯化钠颗粒 | 图源:见水印


2. 过筛法:糖和盐的颗粒大小不同,白砂糖通常比精制盐颗粒大。搞个筛子,把小颗粒筛掉,留下大颗粒,前提是你能找到尺寸这么精确的筛子。


3. 风选法:氯化钠的密度大于蔗糖,且颗粒形态存在差异,用风选机控制好风力,氯化钠和蔗糖颗粒跑出的距离不同。

4. 溶解法:糖和盐在水里都极易溶,我们需要找另一种溶剂只让一种溶,另一种不溶或难溶,这样就能把不溶的过滤出来。糖在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盐(蔗糖0.6 g/100 ml ,氯化钠0.05g/100ml),虽然都很低,但相比之下,可以近似认为盐不溶。

你可能还会想到利用熔点不同,直接加热固体,让氯化钠熔化需要801℃,让蔗糖熔化只需要186℃,然而问题是蔗糖在化了的同时已经不再是蔗糖,而是变成了焦糖。

上述方法显然都不完美,要是能用上精密的实验仪器,你还可以根据它们的分子大小不同,设计半透膜,溶解后进行透析;或利用某些物质对它们的吸附性不同,进行层析(色谱法)。


听起来都太麻烦了?


那不如就让它们一起下锅做成咸甜口味的菜肴,在我们身体里被分别吸收吧!正常的话,尿液里应该只有盐,没有糖,盐还可以回收利用

如果你有更巧妙的方法,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婴儿臀部为什么会有乌青色斑块?

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第3张图片-昕阳网

图源:Pixabay

很多人出生时,屁屁上都会有如同淤青的斑块,它叫做“蒙古斑”,有的也会出现在其他地方,属于正常的胎记。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早期描述这一现象的德国学者以为这是蒙古人的特征。

实际上蒙古斑在亚洲和非洲都相当普遍,80%以上的亚洲人和非洲人出生时都有蒙古斑,而在高加索人(白人)中只有5~10%,这可能是因为后者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低,表现得不明显。

蒙古斑和痣一样,都是皮肤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形成的,但是蒙古斑的位置更深,范围更大,一般在出生后3~5年的时间里会渐渐消失,少数情况会伴随成年。

蒙古斑的出现可能跟胚胎发育过程中,黑素细胞的迁移模式有关,它们只是暂时聚集在一块,等它们分散开来,黑斑就会淡去。


动物也有方言吗?

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第4张图片-昕阳网

日本猕猴 | 图源:Pixabay

北方孩子听到南方方言时仿佛在听一种异国语言。

那不同地方的动物沟通起来会不会也有同样的问题?


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第5张图片-昕阳网

每种动物有自己特有的交流方式,包括肢体语言,这对它们来说是根植于基因的本能,不需要教,天生就懂得如何与同类交流。所以用本能的交流方式,同类无论分散到天南海北,也不会有沟通障碍。

但还有些动物是懂得后天学习的,比如我们的灵长类近亲,它们的语言会不会受地域环境影响?

科学家曾让日本猕猴抚养原产自其他国家的普通猕猴(恒河猴)幼崽,两种猕猴的语言相似,但是同一种叫声表达的意思不同。结果被日本猕猴养大的恒河猴说的还是“祖传语言”,并没有被同化。

尽管如此,它和日本猕猴养父母之间仍能相互理解,比如它想吃饭时发出的叫声虽然和日本猕猴幼崽不同,但养母依然会来喂食。

科学家还观察到,倭狐猴群体之间存在“方言”,如果有个体想加入新群体,就会自觉学习新“方言”。

不仅是灵长类,鸟类的语言也非常丰富。


美国的白冠带鹀就有明显的地方“口音”,分别属于7个区域,鸟类学家光凭声音就能判断它们来自哪儿。这种“口音”是幼雏在头3个月里听爸爸妈妈的叫声习得的。


眼睛为什么不怕冷?

分离色素的方法(分离色素的方法生物)-第6张图片-昕阳网

图源:pixabay

为了抵御冬日严寒,我们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唯独眼睛没有采取任何保暖措施,也不觉得冷,最多眼皮冷,或者感到不适。

作为恒温动物,我们的身体会自动调节体温,但是暴露在外的体表会不断散热,刺激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向大脑反馈“冷”的讯息,督促我们多穿衣服保暖。

而眼球则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温度,不仅有眼窝中的肌肉等组织为它们保暖,不停转动和眨眼也制造了更多热量。而且,眼球上的毛细血管没有皮肤密集,减少了热量损失。

另一方面,眼睛主要负责视觉,并没有多少冷觉感受器,角膜和结膜上分布着一些,但这些部位对眼睛的湿度变化更敏感。

不过,眼球再不怕冷也有个限度,寒风可能不会让它冻僵,但会风干泪液,导致干眼症等眼疾。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标签: 100 com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