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机长菅士博对客机进行起飞前的绕机检查。图/新华社
“开工建设重庆新机场。”
这是重庆的新行动方案,也是重庆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一揽子方案之一。
3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下称“重庆方案”)提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着力提升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能级,开工建设重庆新机场。
根据重庆日报消息,同日,民航局正式批复重庆新机场场址。批复指出,重庆新机场符合《“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要求,璧山正兴、合川大石和璧山广普三个预选场址中,璧山正兴场址条件相对较优,同意将璧山正兴场址作为重庆市新机场的推荐场址。
一个月前的2月2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称“中国民航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重庆以江北机场为核心打造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江北机场扩建,规划建设重庆新机场,培育区域航空枢纽和货运枢纽功能。”
重庆,将是继上海、北京、成都和厦门之后又一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
为何是重庆?
中国民航局的数据显示,重庆江北机场年完成旅客运输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0年,重庆江北机场完成旅客运输量为3499.78万人次,同比下降21.86%,但在全国各大运输机场年完成旅客运输量排名中位居第四。
2022年,受疫情影响,重庆江北机场完成年旅客运输量为2167.35万人次,虽然运输量再次下滑,但名次仅居广州白云机场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旅客运输量虽然是一座城市是否需要建设“双机场”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比如旅客吞吐量接近或超过了现有机场的容量,无法继续扩大,而城市的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迅速,旅客运输需求将来可能会继续增加,城市的旅游业和会展业等需求较大,需要更多的机场容量来支持。
2021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即指出,“江北国际机场设施容量趋于饱和”,因此,“规划新增重庆新机场”。
在上述规划中,重庆新机场的总投资规模为450亿元,新建两条跑道,按2035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配套建设相关设施。
以经济体量为例,2022年,重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为291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重庆以290亿元的优势超过广州,成为GDP第四城。纵向比较,重庆2022年的GDP是2011年的近三倍。
再以人口为例,2022年重庆城镇人口是2280.32万人,是2011年(当年开始公布城镇人口数据)的近1.5倍。2022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96%,同比2011年提高近16个百分点。
考虑到疫情影响,旅游人次以2019年为例。重庆市文旅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接待境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9.07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约三倍和4.5倍。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11.3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5.25亿美元,分别是2011年的2.2倍和2.6倍。
机场是一座城市通往世界市场的大门。尤其是对内陆城市而言,机场将是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途径。
以拥有“双机场”的德国内陆城市法兰克福为例。作为德国第五大城市,法兰克福拥有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和法兰克福-哈恩机场两座机场。其中,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服务范围不仅包括与航班运营相关的所有服务,还包括机场零售和房地产开发等方面。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附近还打造了两个新兴项目,一个是航空高级综合体“空中广场”,另一个则是复合型空港门户商务区“盖特威花园”,逐渐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会议、会展中心。也因此,法兰克福航空城成为德国金融业和高科技业的象征,为法兰克福贡献了超过20%的GDP和就业机会。
“双机场”城市的魅力
全球第一个“双机场”城市是芝加哥,20世纪50年代芝加哥第二座机场米德韦机场正式通航。“双机场”城市开始较多出现则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中国出现“双机场”城市还是在1999年9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成通航,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双机场”城市诞生。2019年9月,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北京开启“双机场”运营。2021年6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中国第三座“双机场”城市诞生。
根据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排名在Beta (二线强城市)及以上的73座城市中,29座城市拥有“双机场”,占比约40%,包括伦敦、纽约、北京、上海、悉尼、东京等世界级城市。
20世纪90年代初,被誉为“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的约翰·卡萨达提出“第五波理论”。“第五波理论”认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天然运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
“双机场”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减缓了由于单机场航班过多导致的航班晚点,延误等问题,可提高旅客乘坐飞机出行的体验感。
中国“新国门”全面复航拥抱世界。1月17日,从北京大兴飞往香港的南航CZ309次出境航班起飞。图/新华社
新京报此前报道,大兴机场投运后,从南方和华东方向进出大兴的南航航班空中飞行、地面滑行阶段,相比首都机场,可累计节省时间30-40分钟;搭乘南航国际航班的旅客从进大兴机场候机楼到登机仅需约20分钟,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相比可节约近40分钟。
“双机场”的好处远非如此。比如,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水平。“双机场”意味着更多的机场设施和更广泛的航线覆盖范围,这将进一步加强城市com的交通运输网络,方便城市内外的居民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以上海为例,由于拥有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上海在2016年就实现了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过亿人次,是继伦敦、纽约、东京、亚特兰大之后,全球第五个跨入亿级“俱乐部”的城市。北京是在2018年实现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但当年仍只有首都国际机场。
再如,“双机场”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个城市拥有“双机场”,能够为一座城市的国际化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作出贡献。因为拥有“双机场”意味着这个城市能够接纳更多的国际航班和旅客,扩大了城市的国际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实力。
此外,“双机场”还可以刺激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旅游、餐饮、物流、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城市的经济收益和就业机会。
以上海为例。2002年,全年接待由上海入境的境外旅游者272.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4%,至2019年时,上海市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达897.23万人次。上海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占全国总数的比重由2.78%扩大至6.17%。
多个城市筹建“第二机场”
与重庆一样,广州第二机场也计划年内动工建设。
今年2月8日,佛山市市长白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抓好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谋划打造机场空铁联运枢纽体系。
虽然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是在佛山,但却是广州的第二个运输机场。2019年12月,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协同、多类型通用机场协调发展的航空枢纽机场群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总投资约520亿元,是国家“十四五”投资规模最大的新建机场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由佛山市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广东省发改委一名副主任、佛山市常务副市长和广东省机场集团总经理担任。
预计开工建设的还有大连第二机场。今年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转发凤凰网的一则消息显示,《大连新机场总体规划》评审会于近日召开,国家民航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地方政府、建设单位及驻场单位、相关设计单位参加会议。
2022年11月1日,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官网转发中国民航局消息显示,“近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批复,同意建设大连新机场”。 大连新机场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该项目选址金州湾东部海域,是国内首个采用离岸式“人工岛”建设的机场,“人工岛”长6.2公里、宽3.5公里,离岸最近距离3公里。
与知名度重庆、广州、大连不一样,厦门第二机场,即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已于2022年1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去年11月,机场配套设施东山变电站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正加速推进,项目一期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
央视财经报道称,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总投资536.85亿元,计划于2025年底基本建成。2023年主要的建设任务就是推进包含航站楼、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在内的航站区建设。
除了今年(或预计)开工建设的,还有计划启动第二机场前期研究的,如昆明和杭州。2022年8月,昆明市交通运输发布的《昆明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补充公示》显示,“十四五”期间,为适应远期航空发展要求,配合开展昆明第二机场前期研究。
其实,昆明建设第二机场的消息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1月,昆明市就传出要建设昆明第二机场的消息。2022年1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昆明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推进通用航空项目建设提前谋划研究,配合开展昆明第二机场、水上机场研究”。
2021年12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启动杭州第二机场战略规划研究”,但至今并未有最新的官方消息。
未来将有更多城市拥有“第二机场”。
文/新京智库高级研究员 肖隆平
编辑/柯锐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