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宗朱由检,我们一般管他叫做崇祯皇帝。
崇祯这个历史人物,他一生的故事,和现如今的一种电视剧的剧情很像。
什么电视剧呢?大女主类型的电视剧,尤其是和早年间闫学晶老师的一些100电视剧作品有极高的相似度。
这种大女主电视剧,主角一般都是女性,而且基本上都是农村女性。
这类农村女性出身不好,开局父母双亡,还有个瞎眼或者瘸腿的弟弟,女主进城找工作不顺利,经常上当受骗,还总是挨欺负,好不容易谈了个恋爱,却遇上个渣男,骗完色来再骗钱,骗到女主一无所有,只好去睡火车站。
com几经波折,女主终于在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也邂逅了真命天子,步入婚姻圆满和事业丰收的殿堂。
然而,没过多久,真爱横遭车祸,公司股票跳水,女主一夜直接就被打回原形,然后女主一阵天旋地转之后被送到了医院,顺便检查出了癌症晚期。
一般人的生活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就算是崩溃了,但女主毕竟是女主,她是有主角光环的,所以她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拼命,最后终于峰回路转,事业重开第二春,新的爱情也随之而来,就连北京协和的医生看了都摇头的绝症,女主也能靠着顽强的意志力痊愈,最后导演再十分煽情的搞上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皆大欢喜,一切皆大欢喜。
这种剧情的电视剧,那是很有搞头,也很有看头的,只要拍出来,一定能上黄金档,俘获广大中老年女性的芳心。
然而,就算是那种喜欢看大女主剧情的人,她也会发自心底的知道,这种剧情,只能存在于编剧的想象之中,是失真的,是根本不会存在的。
我们的崇祯皇帝,就宛如这电视剧中的大女主一样,什么样的天灾人祸都让他给赶上了,命运捉弄他,生活打压他,现实摧残他,他当然也希望能如电视剧中的剧情一样挺过去,但问题是,历史不是电视剧,历史要比电视剧真实,且残酷的多。
登基伊始,崇祯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内部,权宦魏忠贤搞出了个“阉党”,人多势众,朝廷里大都是魏阉的党羽,老魏同志做九千岁已然已经做腻,他早就开始着手架空崇祯,想要再度当家做主。
阉党势大,为数不多不肯同流合污的文臣也很显然不买皇帝的帐。
在被皇帝视为“大明文官集团”的这群人,他们铁骨铮铮,虽然他们一直在和魏忠贤抗衡,但他们和崇祯也不是一条心的,话里话外也在暗示崇祯:想要我们帮你,那很简单?把权力交给我们!
崇祯和文官的关系,就算是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舞台上,那也是很奇特的。
首先,崇祯不喜欢文官,文官们也不喜欢崇祯。
崇祯不喜欢文官的原因在于,他认为朝廷里的这些文官们都是以个人利益为先,以王朝安危为后,他们中饱私囊,相互勾结,说白了就是一群蛀虫。
但问题是,就算大明已经日暮西山,但也不是崇祯一个人就能玩得转的,所以他该用还是得用。
然后,是文官们同样也不喜欢崇祯。
自打他们接触过了崇祯皇帝之后,他们就发现,这位皇帝手段太硬,性格太强,刻薄寡恩,冷酷无情,实在不是那种如当年万历受了委屈只能选择自闭的软柿子。
文臣们认为,只有皇帝尊重文官,并将帝国的核心交出来,文臣们才能更好的为皇帝服务。
但是很显然,崇祯上台之后权力没给不说,还整治了一大批臣僚,所以文官们是不会和崇祯交心的。
但话又说回来,文官们就算不愿意和崇祯交心,但名义上崇祯是老板,文官是员工,你可以瞧不起老板,但你必须要领工资。
所以,崇祯和文官之间,就达成了这么一种相互利用却又相互仇视,相互帮助却又相互怀疑的关系。
然而,就算是整垮了阉党,杀光了文臣,崇祯还要面对同样严峻的外部问题。
失业快递员李自成和下岗捕快张献忠在西北组织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他们攻陷州府城池,焚烧大明皇陵,片刻不停的奔着京师紫禁城袭来。
崇祯在剿匪问题上,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频繁换人,从来不肯轻易任用任何一位剿匪将领。
所以,在明末剿匪工作中时常出现的情况是,这位剿匪负责人到了战场,刚干出点成就,还没等扩大胜利局面,崇祯就把人家给撸了下去,换上新的负责人
新负责人不熟悉老负责人的战略方针,只能推倒重来。
重来就重来,然而新负责人干了没今天,稍微有点起色,崇祯又把人给换了。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因为崇祯这么一顿胡乱用人,他越是大力剿匪,乱匪反而越来越多。
剿匪事业告吹,辽东战事更是不容乐观。
后金政权在第二任领导人皇太极的努力下早就从边塞部落变成了强大的封建帝国。
皇太极,这不是等闲之辈,而是个文武全才,不世出的那种励精图治,雄才大略型帝王。
摊上这样的对手,崇祯只能自认倒霉。
后金铁骑纵横辽东,攻城拔寨,明军队伍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袁崇焕,结果还被崇祯给杀了。
写到这里,如果崇祯本人读了这篇文章,想来他一定会觉得很委屈。
因为,作为皇帝,崇祯是很勤勉的。
或许用很勤勉来形容都不是很准确,而应该是相当勤勉。
这位仁兄是个工作狂,经筵日讲从不断绝,再累再苦也要学习儒家经典,顺便听取大臣们对自己的意见。
每天公鸡刚打鸣就起床,三更半夜才会上床睡觉,日常就是处理政务,从来没有在宫里举办过宴会,更不会搞什么声色犬马的事情。
可以说,论勤勉,崇祯和高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也有得一比。
用权的道路上崇祯兢兢业业,用人的安排上崇祯认认真真,自己豁出命去干了这么多年,结果却换来了一个内政紊乱,外患不绝的下场,这事儿搁谁的身上,谁能受得了?
诚然,崇祯的失败,属于是命运的失败,而个人命运的失败,又往往是个人性格上的失败。
多疑的崇祯从来不肯轻易相信他所接触过的任何一位臣僚,他和文官集团的矛盾关系造成了大明政务系统的极度臃肿和效率低下,而他对武将的怀疑又造成了那些上阵杀敌的将领们束手束脚,难有发挥的空间。
当年壬午殉难时建文朝的满朝文武们大都愿意以死明志,追随朱允炆,而崇祯自缢之时,身边却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
他把他多疑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
推开了所有人的崇祯,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
崇祯太积极了,也太激进了,而且相当勤奋,由此很多人会对崇祯抱有同情和疑惑的心理,这样的一个皇帝,怎么就亡了国呢?
因为,正是这种极致的人格力量,反而适得其反,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诸位想一想,如果明王朝的末代皇帝是如万历或天启那样的帝王,这个王朝的灭亡时间,是不是有可能还会再长一点?
当然,多疑的性格只不过是崇祯失败的诱因,在作者看来,崇祯皇帝之所以会失败,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一个字上,那就是——钱。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崇祯是大明天子,但没钱他也没办法。
国库空虚,财政赤字,社会福利安排不上,没钱闹的。
军饷发不出来,士卒们领不到工资,有时候连口热乎饭也吃不上,没钱闹的。
袁崇焕曾经用红夷大炮把努尔哈赤打了个重伤不治,孙承宗差一点就把李自成逼上了绝境,但他们却没能扩大战果,还是没钱闹的。
没钱怎么办?崇祯不是沈万三,他没有聚宝盆,变不出金元宝,所以他只能想办法。
皇帝要搞钱,一来取之于民,二来索之于商。
于是,崇祯开始疯狂的加重赋税,加到了本朝前所未有的地步,疯狂的从老百姓的手里捞钱。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我们评价他的主要标准,或许不应该是他个人品质的优劣,而应该看看他对他的子民们的态度是如何的。
而我们的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为了筹粮饷,为了筹军资,硬生生的搜刮了百姓十七年。
当年朱元璋制定三十税一的极低赋税时,可曾想过他的后代子孙因为加税把老百姓逼到背井离乡,横死街头的地步?
虽然他在临终遗言中说“认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但真正伤害了百姓感情的,正是他自己。
古来末代帝王,亡国之君,一般都是智商很低,酷爱饮酒,十分好色,挥霍无度,而崇祯,则以性格之复杂,心灵之暴虐,手段之强硬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亡国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