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的麻雀
□郭文华
下雪后,不管是路上,屋顶上,还是田野上,都被白色的雪所覆盖。下雪天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热闹的事情。可以到处玩耍嬉闹,堆雪人,打雪仗。对于文人来说,下雪天充满了诗意,白雪莽莽,玉树琼枝,使文人墨客浮想联翩,诗兴大发。而下雪,特别是下大雪,对鸟类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一场大雪不知要冻死,饿死多少麻雀。在乡下,下雪前有个征兆,除天空灰蒙蒙的以外,室外有很多麻雀觅食,这是麻雀在下雪前为自己储备粮食。
小时候,就盼下雪,下雪后可以捕麻雀。下雪后的麻雀觅不到食,只能在雪地上寻找露在雪外的野草,将野草的种子用来充饥。下雪后,用一只筛子用木棍支撑起来,木棍用绳子扣起来,拉向远处,人躲在麻雀看不到的地方,看到麻雀到筛子下面来啄食撒下的米粒,就拉动手中的绳子,麻雀就被罩在筛子里了。麻雀很警觉的,一直在筛子外围转悠,试探性地进去,马上又飞出来了。试探几次觉得安全了,才一起大胆地飞到筛子里,往往刚吃两粒米,就成了我们的猎物。
小孩捕麻雀纯粹是为了好玩,一天也捕不到几只麻雀。而大人捕麻雀却是为了卖钱,大人捕麻雀的场面血腥,残忍。
过去生产队有很多草垛,特别是冬天,集体晒场上有五六个稻草垛,留给牛吃的。下雪后,积雪将稻草垛变成一个个蒙古包。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草垛下晒太阳取暖。当你晒得暖烘烘,想打瞌睡的时候,过来一个捕麻雀的人,一张网,一个装麻雀的蛇皮袋。将长长的网围在草垛的四周,网上用稻草伪装起来,一头用绳子扣好,绳子的另一头抓在捕麻雀的人手里。麻雀很聪明,不会一下子冲到草垛里去,而是试探性地在网的外面飞来飞去。这个季节的粮食已全部入仓,田野里掉在地上的粮食,也都被人们捡拾得一粒不剩。加上刚下大雪,麻雀觅不到食,就指望在稻草垛里找几粒遗落的瘪谷子,填一下饥肠辘辘的胃。再说,草垛本来就是麻雀的家,麻雀不像喜鹊之类的鸟,会自己做窝。麻雀不会做窝,也无法将觅到的粮食藏窝里,一般都是觅到就吃,觅不到就挨饿。晚上就躲在草垛里,屋檐下,竹园里。冬天的白天,麻雀到草垛里觅食都是一群一群的,叽叽喳喳的在网外啄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一起冲到草垛里。可它们哪里知道等待它们的是一张无情的大网,死亡之网。灭顶之灾就在眼前,当它们正为觅到一粒稻谷而欢呼雀跃的时候,捕麻雀的人将手中的绳子松开。网的上方和下方网脚都用铅块吊着,一旦松开绳子,重量下坠,网从上方扣压下来,草垛下方的麻雀,一只也别想逃掉,全部成了网中之雀,挣扎着想从恢恢雀网中逃脱。说时迟 ,那时快,捕麻雀的人脱下鞋子,朝网中的麻雀没头没脸的打去。丧天良的捕雀人,每天在野外奔走,鞋底容易磨穿,用橡胶钉在鞋底上,可怜一群麻雀在钉了橡胶鞋底的抽打下,成了鞋底的冤魂,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美食。
一个下午捕麻雀的人能捕到小半袋子麻雀。那时候几分钱一只,一天下来能换十几块钱。
墓地情降无效
麻雀白天出来觅食,晚上找好住处,第二天再出来。过去人家大多是草屋,草屋的屋檐下是麻雀的好去处,遮风挡雨还暖和。惹得孩子们常骑在别的孩子脖子上,伸手到屋檐下抓麻雀,掏鸟蛋。而晚上的竹园,更是麻雀的天堂。一到傍晚,我家的竹园可热闹了,一群群麻雀和不知名的鸟类,聚集在我家屋后面竹园的竹梢上,像幼儿园小朋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白天看到的新鲜事。小时候,我家的竹园成了鸟类欢乐的天堂,成了鸟类风雪来临时的避风港。可也有人打起了鸟类的主意,白天用网在草垛里捕麻雀,到了晚上就到人家竹园里、树林里捕鸟。他们手拿三节电池的强光手电筒,麻雀都有夜盲症,它们一到天黑,两只脚爪死死地抓住竹枝,困了打盹但绝不会松一下脚爪。一旦从竹枝上掉下来,就晕头转向,找不到方向,成为地上爬行动物\猫类的口中餐。夜里捕鸟的人们,用手电筒朝竹园的上方照射,光束在麻雀们的眼前晃动,被晃晕头的麻雀们,纷纷从竹枝坠落到竹园地面,成为捕鸟人的猎物。
我们孩子不懂事,跟在捕麻雀的人后面,屁颠屁颠地凑热闹,从这个生产队走到那个生产队。有时候也能从草垛里找到一两只漏下的麻雀,拿回家偷偷地放在灶膛里的火上烤着吃,好几次被老爸逮到,少不了一顿臭骂。晚上竹园里捕麻雀的人,被老爸看到就被撵走,老爸骂他们丧天良,说麻雀也是有生命的。但那个年代除“四害”的口号声响彻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破四旧”“除四害”的标语,麻雀在那个年代被定性为四害之一。可捕麻雀的人强词夺理,说是响应国家号召“除四害”,不让捕麻雀就是破坏“除四害”运动。但老爸可不怕他们,半夜三更听到竹园有响动,披衣起床,一手电筒,一手木棍,几次喝退捕麻雀的人,以后再也没人来竹园捕麻雀了。
多少年过去了,如今看到雪中雀跃的麻雀,思绪又回到过去草垛捕麻雀的年代,脑海里浮现出竹园里鸟儿啁啾的情景。
郭文华,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阴市衡山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