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素材库(民间故事素材库短篇)

昕阳小编 229 0

1、宝贝女儿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对夫妻。他们子女不多,一共只养了一个女儿。父母对她宝贝得不得了,整天抱在手里,不敢对着女儿呼吸,不让一粒灰尘落在女儿身上。

  父母对女儿百般宠爱,所以邻居叫她“宝贝女儿”。

  宝贝女儿什么事都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天一黑,她就睡了,一直睡到太阳当空;母亲来她起床、洗脸、梳头、穿衣、穿鞋,然后在炉子前铺好地毯,让她坐在上面。她女儿在上面一坐,就是一整天,肚子饿了,母亲拿食物给她吃,给她喝,而宝贝女儿还是一直坐着。宝贝女儿冷了,就叫:“拉一拉,拉一拉!”于是,父母亲就拉着她的手,把她拉得离火近一些,暖和一些。宝贝女儿热了,就叫:“拖开一点,拖开一点!”于是,父母又把她拖开一点。

  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宝贝女儿长了,该出嫁人,媒人们上门做媒了。每一个来做媒的人一上门,母亲就要对媒人讲,她是如何宠爱女儿,不要她做一件事,甚至还要抱她,最后她母亲还要说:

  “我们不对把女儿嫁出去,不过那户人家对待她不能比我差一点。”

  媒人们一听,拔脚就走,你想:谁愿意这么服侍媳妇?来做媒的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但母亲总是对他们喋喋不休地讲自己如何娇养女儿,人家听了后,一去就不再来了。

  后来过了很多天,终于来了一个青年,母亲对他说:

  “孩子,你听我对你说。我女儿的习惯是这样的:不论她要起立,要坐下,都要我们服侍。她想吃喝,我们就拿给她,甚至可以说,是我嚼好后,放在她嘴里的。她冷了,我们抱她坐在炉子边,时而要移近一点,时而要拉开一点。事情就是这样,孩子,你直说吧:你是否能这样待她?如果你能这么做,我们就把她嫁给你。”

  “你放心好了,”青年说,“我一定比你们服侍得还要好。我一定会使你们满意的。”

  青年保证对待妻子不比父母差,于是父母就把宝贝女儿嫁给他了,并且举行了婚礼。

  于是青年丈夫服侍宝贝女儿了,给她在炉子前铺好了地毯,让她在炉子边取暖。宝贝女儿热了,叫道:“拖开一点!拖开一点!”

  可是青年丈夫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时,火烧得更旺了,宝贝女儿喊道:

  “拖开一点!拖开点!”

  尽管她这样叫,可是没有人来,于是她只好自己往边上移开一点。

  第二天,丈夫把地毯铺在院子里,让妻子坐在地毯上后就走了。这一天天很冷,宝贝女儿坐了一会儿,感到冷了,就叫:

  “移近一点,移近一点!”

  但是,没有一个人来。她坐了一会儿,又叫了:

  “移近一点,移近一点!”

  可还是没有人来。这时,她已经冷到骨头里了,实在熬不住,只好自己朝炉子边移动。

  婚后的第三天,丈夫起得很早,套上了牛,就去耕田了,他直到中午才回家,看到新娘子还是躺在毯子上,等着他给她做饭。

  第二天,丈夫又要去耕地,临走前,他拿了一把斧头,挂在墙壁的钉子上,说:

  “斧头,你听好!我去耕地了,你要下来扫地、烧饭,我耕好地回来,你要出来接我,给牛卸套,牵到牛栏里,给它们吃稻草,然后我脱鞋、倒茶,把饭端上来。”

  丈夫叮嘱好斧头要做的事后,就去耕地了。但新娘子还是在床上,不过没睡着,丈夫讲的话她全听到了。她感到十分奇怪,斧头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她躺了一会儿后,想吃饭了,看了看斧头,说:

  “你为什么老室在那里,动也不动一下?你太空闲了!你怎么不知道我起了床要吃饭?”

  斧头还是不动。到了中午,丈夫耕好地回来了,他在院子里吹了一下口哨,没有人出来接。他卸了牛,走到屋里,从钉子上取下斧头,就拼命往地下摔,斧头脱开了,然后丈夫把斧头再接好,挂在原来的地上,说:

  “怎么样,你满意吗?要是满意的话,明天也不要听我话好了。”

  第二天,丈夫又一早就起床,还是对斧头说,要做什么什么的。说完,自己就去耕地了。新娘子等着斧头干活,但斧头连动也不动!所以新娘子对它说:

  “喂,你下来,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否则你又要吃昨天的苦头了!”

  斧头默不作声。年轻的妻子想了想,自己也惊奇了。她想:我也会同斧头一样,吃到昨天那般的苦头。于是她自己起了床,把房间收拾好,做好了午饭。丈夫耕地回家,她就出去迎接。接了丈夫后,他卸了牛套,把牛牵到牛栏里,丢给牛几把稻草,然后给丈夫倒了茶,端上了饭。夫妻俩吃完饭,她收拾好桌子,说:

  “亲爱的,现在我们家里一切都很好,只是我不愿看见这把斧头,如果可以的话,你把它拿掉,不要让我看见。”

  丈夫站起来,取下斧头,扔在谷仓里,说:“去你的吧!”

  从此后,妻子干活了,而且干得十分好,博得了邻里的称赞。村里的人都十分羡慕那个穷青年娶到了那么勤劳的媳妇。

  消息传到妻子的故乡,她的母亲一听到有人强迫宝贝女儿干活,就象发疯一样责问老头子,为什么把女儿嫁出去,而不留在家里,接着就对老头子说:

  “你快去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要是人们没说错,你就带女儿回家。”

  老头子实在没办法,只得骑上骡子,到女儿家去。女婿听到丈人准备来作客,当天一早就叫醒妻子,叫她揉面团,做面包,烤饼,杀鸡,自己仍然到路旁边的田里去干活。女婿在地里不停地干活,当太阳已很高时,他看见丈人骑着骡子来了。女婿放下犁和牛,走到路上,恭恭敬敬地迎接了丈人。

  丈人老远就叫道:“孩子,你好!你真勤劳啊!”

  “爸爸,上帝祝福你!”他们互相问好后,就到女婿家里去了。他们一边走,一边谈,到了门口。

  妻子出来迎接丈夫和父亲,招待得十分周到。年轻夫妻同老人说话的态度十分温和,亲切,对老人十分尊敬。

  老头走了,心里是说不出有多高兴。回到家里向老太婆讲了小夫妻的情况。老太婆皱起眉头,什么也不要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老头子不放她去,但劝阻不住,只得让老太婆走了。女婿听说丈母娘要来作客,还是到路边的田里去干活。将近中午时,丈母娘来了,她从老远地方就开始骂女婿,她叫道:

  “你这个坏家伙!你不是我女婿!你是该死的狗!你竟敢强迫我女儿干活,你不会对妻子好,就不要结婚!”

  丈母娘在路上一边骂女婿,一边走。然后,她拾起一块泥土,往女婿脸上扔去,而女婿只管耕地,一句话也不说。

  丈母娘跑到家里,看见女儿在家里忙碌,什么事都是她自己做。母亲问女儿。

  “女儿啊,丈夫疼你吗?给你移一移、拉一拉吗?女儿回答说:

  “不,妈妈,他不给我移一移,也不给我拉一拉。”

  天黑了,妻子准备出去迎接丈夫了,母亲问:

  “女儿,你到哪里去?”

  “妈,你坐着,”女儿说,“我每天晚上都出去迎接丈夫,每天早晨送他到田里去。”

  “女儿,你不要出去!当心狗!难道他一个人到不了家吗?还要人接他?”

  于是,女儿留在家里,没去迎接丈夫。

  丈夫从田头上回来了,他骂妻子没出去接他,而丈母娘又骂他,骂了最不堪入耳的话,可女婿仍不理她。

  丈夫对妻子说:

  “把饭菜端上来,我已象饿狼一样了。”

  妻子盛了两碗果酱,拿来了一张面饼,丈夫掰开面饼,一半给妻子,说:

  “你吃吧!”

  “那么我呢?”丈母娘问。

  女婿对她说:

  “给你吃吗?你的嘴是金子做的,你教女儿不要干活,所以我给你藏着金黄的饭菜。”

  女婿走到院子里,耙出稻草,装进一只口袋,回到屋里把一袋稻草挂在丈母娘头颈上,声说:“你吃吧!”

  丈母娘气得脸色发青,跳起来扔掉稻草袋,叫道:

  “我的脚永远不再跨进你的家了!”

  丈母娘走了,她跑了一会儿,回头看看,跑了一会儿,又回头看看,跑回家里,已是满身是汗。她把女婿如何欺负她的事告诉老头,但老头说:

  “女婿做得对!我对你说过:女儿生活得很好,你用不着去的,可你不听我的话。”

  事实确实如此!丈夫连一个手指头也没碰过妻子,只是吓了一下,就教会了妻子干活,而丈母娘白白受了屈,真是活该!对这种女人就该如此!

2、三峡神女民间故事

  古老的长江三峡里有一座巫山,山上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神女峰,神女峰下流传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西王母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瑶姬。瑶姬长得非常非常的漂亮,皮肤又白又嫩,腰肢就是杨柳一样又细又软。西王母见她生得这么娇弱,生怕她被太阳晒皱,被风吹折,便成天把她关在瑶池里,不准她到天空游玩,更不许她下人间了。可是,聪明活泼的瑶姬哪里关得住呢?她常常偷着跑出去玩耍。起初是溜到长满奇花异树的仙园里跳舞唱歌。慢慢地,越跑越远,居然跑到天河里游泳嬉水。时间长了,她已把所有的天上仙境游了个遍,只是还没敢下到人间。

  西王母得知她这么调皮,便派了一个名叫黄魔的侍臣到瑶池把瑶姬叫来训话。西王母板着脸说:“谁叫你成天在外面疯跑的?难道瑶池不好吗?”

  瑶姬嘟着嘴说:“瑶池再好也只是象个鸟笼,我可不愿象小鸟一样成天被关在里面!”

  西王母见管不住这倔强的娇女,便驾起云车,把瑶姬送到三元仙君的紫清宫去受管教了。

  三元仙君教瑶姬懂得了万物变化的道理,又教给她许多变化无穷的法术,瑶姬很爱学习,又聪明,没过多久便全都学会了。

  西王母见瑶姬学到了本事,人也似乎老成了,便封她作云华上官夫人,主管教育金童玉女,并派了一群侍女侍臣给她。

  瑶姬可没有半点贵人的架子,她把自己的本事全都传授给了这些侍女侍臣,金童玉女。她们有了变化无穷的法术,更不愿意死守在宫殿里,瑶姬想了个妙法,用树呀,草呀变出了假瑶姬,假侍女侍臣。她把这些替身留在宫里,而自己却带着这些侍女侍臣腾云驾雾到处游玩。

  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东海,看到无边无际的蓝色波涛,闪闪发光的银色浪花,高兴极了,便纷纷下到海中,尽情地游戏。有的还变成各色的龙,鱼,蚌,贝,互相嬉闹。她们的举动,惊动了东海龙王。龙王得知是九天仙女下凡,连忙派了巡海夜叉去邀请她们来水晶宫作客。龙王见到瑶姬,立刻被她的天香国色迷得魂飞魄散,赶紧摆宴席款待于她。

  宴席上,虾兵蟹将跳起了“破阵舞”,那张牙舞爪的模样逗得瑶姬咯咯直笑。接着,蚌女鲛人又表演了“龙宫乐”,这更是逗起了瑶姬的舞兴。瑶姬领着侍女加入了舞蹈的行列,那美妙的舞姿,顿时使龙王的水晶宫放异彩。

  东海龙王看得眼花缭乱,对瑶姬的美色更是垂涎三尺。癞蛤蟆竟然想吃天鹅肉,跑上前去向瑶姬求婚。为了讨瑶姬的欢心,东海龙王搬出了珊瑚床,水晶案,鲛人珠,夜光杯等等奇珍异宝。接着他又施逞自己的本事,掀起滔天巨浪,吞没过海船只;吹起骇人狂风,摧毁人间田舍。可是瑶姬既不财,更讨厌龙王的凶残。她没等龙王表演完,便带着侍女侍臣腾云向西,拂袖而去了。

  东海龙王碰了一鼻子灰,却仍不死心,又派了十二条蛟龙尾随而去,想寻机会去说服瑶姬。瑶姬不睬这些蛟龙,领着侍女侍臣溯长江而上,一路飞越千山万水,来到在那时还是一马平川的巫山上空。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幸福。瑶姬看了很是高兴,便在这里停下来歇脚。可是那十二条蛟龙也跟到了这里,还在天空来回翻腾飞卷,搅得是天昏地暗,屋塌地裂。

  瑶姬很生气,喝令这些蛟龙快离开这里,可是它们非但不听,而闹得更加起劲。只见它们掀起阵阵旋风,把人间的百姓和牲畜都卷到天空中跌死跌伤,树木庄嫁也被飞沙走石砸烂了。瑶姬见这十二条龙如此放肆,十分恼怒,立即按住云头,纤指一点,放出一阵滚雷,把十二条蛟龙全打落下去。天朗气清,人间恢复了平安,十二蛟龙的尸体落在长江里,变成了三峡的高山叠嶂。

  瑶姬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发现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日夜奔流的长江水被堵住了去路,很快便淤积起来,眼看水就要泛滥成灾。瑶姬急坏了,正想派侍臣去掘开水道,一个名叫容华的调皮侍女拉了拉她的衣袖说:“瑶姬姐姐,慢点,你看谁来了!”瑶姬往云下一看,原来是万人爱慕的治水英雄夏禹刚刚治理了黄河,带着人马乘胜赶到巫山。

  瑶姬早就听说过夏禹治水的事迹,一直想看看他的真本事,便暂时按兵不动,看看夏禹的能耐到底有多。只见夏禹并没有把蛟龙尸体变成的山峰放在眼里,他指指点点,分派人马,开道疏水。可是山堆得那么高,水涨得那么猛,道还没开出来多少,水已经涨到他的脚下,把他的裤腿都弄湿了。但夏禹仍是不慌不忙,他爬上赤甲山顶,摇身变成一只巨的黄熊,扑通一声跳入水中。这只黄熊最善于拱泥,它在水里游到堵住去路的山边,低下头就拱。但拾呀拱呀,那些蛟龙变成的山石又又硬,怎么也拱不动。它便换了个法子,昂起头用嘴来啃。尽管黄熊的牙齿能咬碎青铜,却咬不动这些石头,嘴巴都流血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且越涨越高。

  夏禹这下可着急了,他爬到岸上变回人形,回到赤甲山顶,声呼唤,把最得力的助手黄牛叫了来。黄牛一见水势严重,立刻扑通一声跳下水去,用巨的双角去掘山。可是掘了老半天,两只角都秃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而且快要涨到赤甲山顶了。夏禹急得没法子,失望地坐在山顶上,望着滔滔江水挖空心思想办法。

  站在云中的瑶姬把这一切看到了眼里,她十分钦佩夏禹不屈不挠的精神,决心助他一臂之力。于是派出黄魔等六位仙臣。

  六位仙臣下来和夏禹见了面。夏禹又惊又喜。顾不得问他们从哪里来,便请他们献策献力。仙臣们施展法术,召来了许多天兵天将,一起动手。雷公抛出连环雷,一串串滚雷把山石炸得粉碎。电母挥动电鞭,一道道闪电把泥沙铲飞。火君放出火龙,条条烈焰把枯木积草烧成灰烬。夏禹的人马也没有闲着,日日夜夜地掏挖水道。足足干了七七四十九天,三峡的河道凿成了,汹涌的洪水穿过陡峭的峡谷,一泄千里,直奔东海。

  洪水退尽地复苏,人民又过上平安的生活,这时夏禹才顾得上感谢前来忙的仙臣们。他执着黄魔的手,千恩万谢,弄得一向粗犷直爽地黄魔很不好意思。只好手指巫山道:“不要谢我,是一位神女派我们来的。”

  夏禹听了,便跑上巫山,想找神女当面致谢,心里还想着看看这神女到底有多本事,是不是三头六臂。

  瑶姬知道夏禹的心思,她望着正在气喘吁吁爬上山来的夏禹,微微一笑,打了个开玩笑的主意。她待夏禹上得山来,忽然化成晶莹的青石,立在夏禹面前。夏禹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她。青石忽然又化成一道青烟,缭绕在夏禹身边,夏禹东看西看,还是看不到她。青烟忽然凝成一团青云,罩在夏禹的头上,夏禹东张西望,还是望不到她。青云忽又变成细雨,一丝丝落在夏禹周围,夏禹东寻西找,还是找不到她。细雨忽然化成一只金凤,旋舞在巫山峰顶。夏禹怀疑这就是神女变的,可是没法证实。金凤此时又化作一只白鹤,飞翔在峡谷之间。夏禹明白这是神女的化身,可却无法与她交谈。

  夏禹找得气喘如牛,汗如雨下,心里不耐烦了,带着几分窝火对身旁的黄魔说:“我看这神女没什么本事,要不怎么尽躲着我,怕跟我见面呢?”

  黄魔笑了笑说:“谁说她躲着你,只能怪你看不出青石、青烟、青云、细雨、金凤、白鹤全是她变化的。”

  夏禹恍然悟。黄魔又说:“这说明你还不明白万物都会变化的道理。”

  夏禹难为情地说:“那我上哪儿去找她请教呢?”

  黄魔哈哈笑,向顶峰一指:“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夏禹抬头一望,惊得呆住了,刚才还殊溜溜的山峰,突然出现了一座仙宫。再仔细看去,这仙宫果然气势非凡,云楼彩台,琼阁玉殿,雄狮守门,天马护道。

  黄魔领着夏禹走进宫门,一群仙女翩翩起舞,把夏禹迎进正殿。银光闪闪的宝座上,端坐着一位娇美非凡的神女,青龙白虎左右侍卫。夏禹又是敬佩又是欣喜,赶紧上前施礼致谢,并请教治水的方法。

  神女请夏禹坐下,诚恳地对他说:“你是一位治水的能手,也做了不少好事。但是你还应该懂得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否则很难做成事业的。”接着,神女又说:“比如,渡海不知道用船,过泥滩不知道用橇,那就会在水中受淹。走平路不知道用车,走山路不知道用轿,那在陆上也会受困。这些道理都不懂,哪里还谈得上开凿千百座山谷,疏通千万条河流?”

  夏禹听得面红耳赤,深感自己才疏学浅,连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礼,恳求神女指点。神女连忙亲手扶起夏禹,说:“你做的是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我怎么会不尽力忙呢?”

  神女叫容华侍女去打开一只红玉箱,取出一部黄绫宝卷送给夏禹。神女说:“这本宝书中有各种有用的知识,还有一些驱使虎豹,制伏蛟龙的方法,对你治水会有助。”

  夏禹感激地接受下来,拜谢后便起身欲走。神女忽然又叫住他说:“你治水的人马恐怕不够,我派两个侍臣去助你吧!”

  夏禹看了看两个善于仙术的侍臣,满意地点点头,刚准备走,神女又唤住了他。夏禹停下脚步,神女却欲言又止,停了半晌,才悄声道:“前程保重。”

  夏禹懵懂懂地应答着,领着人马走了。神女站在巫山顶上遥望着远去的夏禹,几分惆怅袭上心头。原来,这位少女的心已悄悄爱上了为民治水的英雄。她多么希望留下夏禹,与自己同享人间恢。可是,天下还有多少河道等着夏禹去疏通啊,她不能为了儿女私情而误了事。

  夏禹并不知道神女的情意,一心想着治水。他按照神女赠的宝书所说,领着人们造出了船,车,橇,轿等交通工具,又依照宝书上的知识,率领人民掘河开道,终于把长江之水疏导到东海,接着又去疏通其他河流。

  再说留在巫山的神女,她和侍女侍臣们在峰岩奇秀,山水壮丽的三峡玩了好几天,总是怏怏不快,打不起精神。

  这一天,她准备回西天去了。一早,她又来到巫山顶,站在那块巨如坛的石头上眺望东方,思念那一去无音信的夏禹。正当她出神之时,突然发现几只木舟在夔峡和青滩遇险。那些舟上的篙师和舵工奋力地在漩涡中喊叫挣扎,最后被险滩恶水吞没。神女见此情景吃一惊,才知长江三峡尚未通行无阻,便派出黄魔侍臣,容华侍女,分头调查。

  黄魔沿河向西走了几百里,只见一路上的河道,横七竖八地堆着高高低低的礁石,好像怪兽扬着巨角,戳穿过往行船。容华沿河向东走了几百里,只见一路上的河水,卷着小小的漩涡,好像恶魔张着嘴,吞食来往旅客。他们回来向神女报告。神女赶紧向九天呼唤,召来一队一队的神鸟。神鸟听从神女的命令,低低地飞翔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担起送船送客的职责。看见有船来到,它们便在船头盘旋,指点着何处有礁石,哪里有漩涡,引导船只平安通过。

  神女还不放心,又站在巫山顶眺望,发现山腰山脚横行着许多豺狼虎豹。这些猛兽吞吃家畜,追咬妇稚,人们吓得成天躲在石洞里,不敢出来种田。神女又赶紧派出自己的侍臣,到处去给人民驱逐野兽。野兽逃进了深山,人民高高兴兴地走出石洞,耕种荒芜的田地,可是老天不下雨,深谷中的河水又抽不上来,田地干得裂口。神女不辞辛苦,天天驾云奔驰在陕谷上空,耕云播雨,给庄稼降下甘露。人民丰衣足食了,但峡谷中却经常弥漫着瘴气,常常使人们得病,神女便又来到山坡水边,播种治病的药材,给人们采去治病。就这样,神女今日东,明日西,成年累月忙着为人民做事,忙得忘记了西天,也忘记了自己。

  可是西王母却记着这个不听话的女儿,她发现了云华上宫中尽是些替身,勃然怒,派出十万天兵天将,四处搜寻女儿下落。其中有一路来到东海龙宫,龙王讨好地告诉说神女往西去了。恶狠狠的天兵天将立即风驰电掣船沿着长江向西赶来,被正在引导船只下三峡的神鸟发现。

  神鸟急忙飞到巫山顶上向神女报告。神女正想找个地方避一避,却见天兵天将已远远驾云而来。神女情急生智,摇身一变,化成一座纤丽俊俏的山峰。她的那些侍女侍臣也跟着变成了姿态各异的群峰,屏障般地侍卫在她周围。天兵天将赶来一看,傻了眼,只见云下青峰座座,白雾缭绕,银练般的长江从中穿过,哪里有神女的影子。天兵天将找不到神女,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但他们不死心,还常常派人来察看。因此神女也不敢轻易现形,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变回真身,与众侍女歌舞嬉戏,到天明又化作山峰。

  天长日久,人们便把神女化作的山峰称为神女峰,围绕着神女峰的那些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圣泉、登龙等十二峰,便是她的侍女侍臣。

  三峡的老百姓永远铭记着神女,尊她为妙用真人,给她修了一座凝真观(又叫神女庙)。庙旁有块平整的石头,便是神女时常伫立眺望的石坛。坛旁有一丛翠竹,低垂的竹枝在风中不停摇曳,把坛上的枯叶,灰尘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神女的来临。

  无数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她与她的侍女侍臣仍然伫立在三谂峡的山光水影之中,成为好山河一颗放射着异彩的奇珍,受到世人的瞩目。

3、嫦娥飞天民间故事

  后羿奉玉皇帝的旨意来到凡间,用他那张神弓将九个太阳射落八个,留下一个为人们照亮。随后,他又降服了一些妖魔鬼怪,人间一片太平景象,人们都称后羿是射日英雄、降魔之神。后羿回到天庭,玉帝就把仙女嫦娥许配给了他。

  后羿见玉帝看重自己,也自起来,眼里就没有别的神仙了。他整天拉着嫦娥东游西逛,稍不顺心,不是跟这个吵就是跟那个闹。那些神仙本来就对玉帝把嫦娥许给后羿这事不服气,心想后羿不就是个会拉弓射箭的武夫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三天两头跑到玉帝面前说后羿的坏话。久而久之,玉帝想:我不能为了一个后羿得罪众仙,把他弄下凡去算了。玉帝找了个借口,封后羿为有穷国的皇帝,让他带着嫦娥去坐江山,不得返回天庭。

  后羿带着嫦娥到了有穷国,听到人们都在歌颂他,把他射日的功劳编成歌来唱,心头甜滋滋的。后来,他想扩自己的势力,要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变成他的天下。他带兵去攻打周围几个小国。那些小国一听说是射日的后羿打来了,吓得不打就投降了。他占领邻近的几个小国后,野心更了,就去攻打东方木德帝。这东方木德帝不是别个,正是那蛇头人身的伏羲,本事要比后羿得多。后羿和伏羲在东海打了一仗,被打得屁滚尿流。后羿从东海战败回来,垂头丧气,朝事也懒得理了,整天要嫦娥陪他去打猎。没几天,他就不爱打了,就用箭射人玩。他把那些被射倒的人,不管死活,都蒸起来吃。这样一来,后羿成了吃人的魔王。人们见到他就躲,都咒他快点死。

  后羿得知西方有一种灵芝,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就派很多人去找灵芝。有人真的把那灵芝给找回来了。后羿将灵芝交给嫦娥,说等他选个吉日再一起吃。

  再说嫦娥,她原本在天上过惯了神仙的日子,跟后羿来到凡间一直过不惯,心里总是埋怨后羿。不是嫁给他,怎么会跑到凡间来受罪呢?后来见后羿越来越凶残,就对他更加不满。有时她想劝后羿两句,要他行善积德,但还没等她把话说完,后羿就吵叫,根本听不进 去。嫦娥拿到灵芝后,心想,后羿呀后羿,你现在已经成了暴君,好事不做,坏事做尽,人们都盼你早点死,你还想长生不老?你要真的长生不老,人间就更没好日子过了!她悄悄跑到山上去,采了一只跟那灵芝差不多的毒蘑菇藏了起来。

  这天,后羿喊嫦娥把灵芝拿出来,嫦娥就把那只毒蘑菇给了他。他本想一个人吞,又想嫦娥是跟他一起下凡,话不好说,就叫嫦娥一起吃。嫦娥来了个将计就计,说他是一国之君,让他一个人先吃,第二天再派人给她找一只来吃就行了。后羿巴不得如此,拿起那毒蘑菇就吞下去了。一会儿,就见他脸青面黑,肚皮痛得在地上打滚。这时,嫦娥拿出那只灵芝对后羿说:“后羿,你我总算夫妻一场,我要让你死个明白。刚才你吃下去的不是灵芝,是我给你采的毒蘑菇。你做尽了坏事,留着你是个祸害。你我夫妻的缘分今天就算了结了。真灵芝在这里,你看着我吃吧!”说完,她把灵芝一口一口地吃下去,就慢慢升上天去了。

  后羿遭了嫦娥的暗算,想拿弓箭把她射下来,殊不知毒性发,他再也无力拉弓,倒在地上七窍冒血死了。

4、鲤鱼精民间故事

  许少君是个书生,家住太湖北岸。他从小失去双亲,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他的伯父伯母经常接济他,希望他日后能有出头之日。后来伯父年岁了,对他接济也少了,他便垦出一片荒地种些蔬菜自给自足。

  许少君常常去湖边的鹰嘴岩上背诵诗书。这天,许少君感觉肚子有些饿,正欲回屋做饭,只听几声吆喝,一个中年打鱼人向他喊道:“小哥,读书人伤脑筋费精神,买一条鱼回去补补身子吧。我今天运气好,捕到了一条红鳞鲤鱼,便宜卖给你吧,我还是头一次捕到这么好的鱼呢!”

  许少君本不打算买鱼,可听这中年男人说捕到一条鲜见的鱼,便走过去看稀奇。中年男人把船靠过来,捞起舱里的鲤鱼。说来也怪,这条鲤鱼见了许少君,不停地向他点头。再看它的背上还插着小半截渔叉。许少君动了恻隐之心,就掏出仅有的一吊钱把这条鱼买了下来。他拔掉鱼背上的渔叉,回到家又取来草药粉末,敷在它的伤口上,用布包扎好,轻轻地把它放回湖里。

  一天晚上,许少君坐在灯下补衣服,缝着缝着,他的指尖被针扎了一下,疼得他龇牙咧嘴的。他想,假若能有个媳妇该多好啊!衣服破了有人缝,肚子饥了有人端来香喷喷的饭菜……想着想着,他不由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不嫌贫贱又好心的姑娘,你在哪里啊……”

  这时,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许少君感到纳闷,这么晚了,谁还会来我家呢?他放下手中活儿,打开门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位窈窕动人的姑娘。他结结巴巴地说:“姑娘深夜来我寒舍,有何贵干?”姑娘羞怯地说:“我叫红凌,因走亲戚迷了路,能否在你这里借宿一夜?”许少君一听,立刻乱了方寸:“这……这……”他望望外面黑漆漆的,再看看姑娘那可怜巴巴的表情,最后请姑娘进了门。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好容易到了第二天,红凌姑娘却没有走的意思,第三天、第四天还是没有动身的打算。第五天夜里,睡到半夜,许少君发现身边多了个人,他一阵激动,不由紧紧地搂住了她……从此,许少君与红凌姑娘过起了甜蜜的夫妻生活。红凌给了许少君一两银子,让他去买一辆纺织机回来,她在家织布,然后让丈夫拿去城里卖,赚些钱回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这一年秋天,红凌怀孕了。快分娩时,红凌叫许少君在屋子的后院搭两间小茅屋,在茅屋中放一张床和一口水缸,还嘱咐他到时候不能去偷看,并让他到镇上崔记小货店的隔壁去请一个姓刘的老太太来接生。许少君都照办了。

  第三天夜里,许少君只听茅屋里传出“扑腾扑腾”的水声,但他就是不敢靠近。天快亮时,茅屋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接着刘老太太抱着一个婴儿出来了。许少君望着自己又白又胖的儿子,乐得合不拢嘴。刘老太太许少君把红凌照料出月子才离开。

  可是,婴儿满一百天后却整日啼哭不止,怎么哄都不行。红凌轻叹一声,走进生孩子时的那间小茅屋。一会儿,红凌双手捧着一颗绿莹莹的珠子出来了,拿珠子在孩子眼前晃了晃,孩子立即止住了哭声。红凌只好用绸布缝了一个小香囊,装上珠子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才不哭不闹了。后来孩子一天天长,脖子上不用挂那个装着珠子的香囊也能吃喝玩耍安静自如了。许少君要妻子把珠子收藏起来,可红凌说,还室在孩子的脖子上吧,这是一颗宝珠,能治百病。

  红凌照样织布,而且织出的布花样更多,卖的价钱也更高,日子越来越好了。慢慢地,许少君读书没以前那么用功卖力了。有时,他到城里去卖布,卖了布竟然在城里还要住上两天才回来。红凌劝说他用功读书,许少君听了很不高兴,听烦了,就取出酒饮起来。

  儿子满一岁后的一天,许少君从城里回来,告诉妻子:县官老爷的娘不知得了什么病,许多医师都医不好,县官老爷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他让师爷写了一张布告贴在县城门口,布告上说,谁能治好县官老爷母亲的病,赏黄金十两。许少君看了布告,想起妻子曾说过儿子颈上那颗能治百病的宝珠,因此,他急匆匆回来想拿宝珠,去给县官老爷的母亲治病,这样就可以换来十两黄金,留待日后作上京赶考的路费。

  妻子听许少君说完,就劝他别图那笔小财,只要安心读书,以后上京赶考的路费一定为他凑够。许少君听妻子这么说,轻叹一声,随便抄起一本书低头默读起来。

  可是,次日天一亮,红凌却发现儿子脖子上的宝珠不见了,到处找许少君,也不见他的人影。红凌知道是许少君偷偷拿珠宝去给县官的老娘治病去了,便轻叹了一声。

  吃晚饭的时辰,许少君终于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妻子关切地问他去县衙的情况,许少君低着头满脸羞愧地一言不发。问急了,许少君长叹一声,说:“娘子,我对不起你呀 ……”原来,许少君拿了宝珠去了县衙,很快就治好了县官他娘的病,县官喜之后便起了心,他知道许少君这颗宝珠是无价之宝,便拿出十两黄金给他。许少君当然不答应给他宝珠,县官就心生一计,假装说,许少君不同意就算了,放他走吧。

  谁知,许少君还没走出县衙门,就被两名捕头捉了回去。两名捕头按倒许少君搜出了那颗宝珠,然后,县官以许少君假借为老母亲治病为名,偷走了县衙的宝珠,念他是一时糊涂,又为县官母亲看过病,故不深究,只追回宝珠,乱棍将他打出县衙。

  妻子得知许少君失了宝珠,心中十分痛惜,她知道丈夫想发财,只得重重叹了一口气,便招呼夫君先吃饭,再从长计议。这时,只听门外一声洪亮的声音叫道:“红绫仙子,快快出来随我二人回归太湖龙君府中听候处治,若不从令,将受万世枷锁之苦……”红凌听到这震耳的声音,全身立时颤抖起来。许少君一把抓住妻子的衣袖道:“娘子,你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

  红凌满脸哀怨地说:“事到如今,我也不必再瞒你了。我本是太湖龙君的外甥女,是湖中的红鳞鲤鱼仙子。几年前,我常在湖里听你诵读诗书,暗暗爱上了你,后来你又救了我一命,我更铁定了心嫁给你,决定陪伴你一生。只是,你不该不听我的话,偷出宝珠后又被县官抢去,那宝珠本是我千年练成的法宝,是我的镇身之宝。如今,我失去了宝珠就失去了法力,只得乖乖地随二位神差回去了……”说着,已泣不成声。原来,县官得了宝珠后,兴奋万分,就命人把它悬挂在衙门口派人看着,让过往的人都见个稀奇。宝珠的奇光异彩直冲城外,正巧被两位四处寻找红凌仙子的神差发现,他们便赶去收回了宝珠,以此寻找到了她的踪迹。

  许少君直听得心如刀绞,悔恨万千,他抓住妻子的裙带,请求两位神差成全他们,让妻子留下。只见两位神差凶狠地扯住妻子向湖边奔去。许少君抱起床上的孩子追到湖边,只听见红凌的声音传来:“往后,你要好好养育我们的孩子,把他培养成一个有作为的人。”许少君一下跌坐在地上,差点急昏过去,他不停地说:“我听话,我听话,我不会再惹你生气了……”

  许少君不吃不喝伤感了一天一夜,可孩子不见了娘总是啼哭不休,令他更加烦恼。绝望中他抱起孩子跑到湖边叫:“红凌,我随你来了……”眼一闭就要往湖里跳。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吼叫:“站住!”一个人蹒跚跑来。许少君停下寻声一看,竟是他伯!

  老人上来一把抓住他的衣袖,“啪啪”就是两个耳光:“混账!真没出息!你不想活可孩子还小,他可不想死啊!”伯瞪了许少君一眼,一把抱过孩子,边走边说:“从今往后孩子由我们二老来抚养,我就不信你一个男人只有死的勇气!要死也得死远一点,免得死在家乡给先人丢脸!”

  许少君蹲在地上呜呜哭了好久。他终于想明白了,穷苦人家要想团团圆圆过好日子,不受人欺侮,只有发愤图强好好读书,考取功名才能扬眉吐气。从此往后,许少君又过上了以前那种日子,一边耕种荒地,一边熬更守夜刻苦读书。好在伯一家时常来接济他,不是给他送米就是给他送钱。就这样,许少君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两年后,许少君中了举人,不久又赴京城考中了进士。放榜后,他差点乐晕了。他用没花完的路费,买了一匹高腕马骑上从京城荣归故里。

  到了家门口,许少君发现自家那寒舍竟开着门,还飘出饭菜的香味。他进屋一看,吃了一惊,原来屋子里有好多人。见他进来,一个女子迎了上来向他喊道:“相公,你回来了?”许少君闻声仔细一看,惊得嘴巴张得老:这不是妻子红凌吗?他惊喜道:“你怎么回来了?”

  “你都中进士了,他们敢不放我回来祝贺祝贺吗?”红凌笑容可掬地说。这时,许少君的伯及伯母,还有那个曾为妻子接过生的刘老太也走了过来,他们一齐向许少君贺喜。伯说:“侄儿,其实你有如今的荣耀,全是侄媳妇红凌姑娘的功劳啊!没有她的精心策划,未必就有现在的好结局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许少君听得一头雾水,急忙问道。

  “其实呀,红凌并不是什么仙女……”刘老太声说起来。原来,许少君勤奋读书、颇有才华的名声传到了十里之外的崔家庄,崔员外的女儿红凌姑娘十分羡慕他的才气,并对他心生爱慕之情。她对父亲说出心思,可她父亲根本没把这个穷秀才放在眼里,便不肯答应。红凌把心事说给她的丫鬟,丫鬟就跟她商量说,先找个理由试试许少君的人品如何。于是,丫鬟就托她打鱼的老爹,用一条鱼试了一下许少君,发现他心地果然很善良。后来,红凌姑娘下定决心,就偷跑出来,跟许少君结了婚。至于她说自己是鲤鱼仙子,主要是不想让许少君知道她的真实身份,那颗宝珠是她家祖传的夜明珠,有一定的功效。当时她父亲知道她与人私下结婚的事,虽然很生气,可见生米做成了熟饭,也就既不认她也不管她了。但红凌的妈妈惦记着女儿,常让奶妈刘婶偷偷给红凌送些钱物过来。

  可是,后来日子稍好些了,许少君却慢慢变了,不但变得不爱读书,而且心里老是想发不义之财。红凌见丈夫变得庸碌起来,心里很急,就跟她的两个哥哥偷偷商议一定要挽救许少君,他们答应了。随后两个哥哥就借助许少君失了宝珠之事,假扮成神差,赶来把红凌押了回去,用此方式给许少君来个迎万击,让他夫妻分离,让他痛悔,从而达到让他奋发图强,考取功名的目的。在这近三年中,红凌虽然离开了许少君,可暗中给了他不少助,他伯每次送来的物品,以及孩子的抚养费,都是红凌的。

  许少君听得一愣一愣的,回想往事,百感交集,他握住妻子的手说:“贤妻,你真是我的恩人啊!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我可是一个男人三个呀!福气真不小啊!”

5、面子值千金民间故事

  丢面子

  清朝年间,古砀县有个书生叫贾文元,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改初衷,弄得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相依为命的老娘也跟着受连累,饥一顿饱一顿,生活十分艰苦。

  俗话说“饥寒生盗心”。这天中午,贾文元友归来,因不好意思在朋友家吃饭,以至于饥肠辘辘。路过一片瓜地时,又又圆的西瓜勾起了他的食欲。他本想去买一个,怎奈身无分文。饥饿战胜了廉耻,贾文元见无人看守,便进地偷了个西瓜。

  一个书生抱着西瓜走在路上,肯定会被人家怀疑,再加上贾文元饥渴难忍,他就寻了个偏僻处把西瓜吃了。一个西瓜下肚后,贾文元肚饱腰圆,正准备打扫战场埋了西瓜皮,身后突然传来一个严厉的声音:“好你个偷瓜贼!偷了我留种的西瓜,看我怎么收拾你!”

  贾文元吓坏了,知道遇到了种瓜人,连声求饶,说自己赶路又渴又累才摘的西瓜,西瓜值多少钱,他可以赔偿。种瓜人是个老汉,年纪五十岁左右,他看了贾文元一眼,冷笑着说道:“我当偷瓜的是什么人呢,原来是个书生!堂堂读书人竟干起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说出去看你脸往哪儿搁?想赔偿也行,一个西瓜五两银子,少一个子也不行!”

  五两银子对贾文元来说就是要了他的命也拿不出来。因为偷东西在先,贾文元不敢跟老汉理论,只得低声下气地乞求道:“老人家,能不能少赔点?在下实在……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

  老汉并没有可怜他,板着脸说:“不行!不拿银子,我就送你去见官,看是银子重要,还是你的脸面重要?”贾文元最怕老汉送他去见官,见了官,这事肯定会传扬出去,那他这一辈子也就毁了。可眼下家里连吃饭都困难,哪里拿得出五两银子呢?见老汉态度坚决,贾文元只好硬着头皮哀求:“行,五两就五两,只是暂时拿不出,等在下有了钱,一定双手奉上。您老要是担心,在下可以立字据为凭。”

  老汉见贾文元实在拿不出银子,好像动了恻隐之心:“好!既然愿意赔钱,眼下也不逼你要了。你一个穷书生,也不知道啥时候有钱。给你个赚钱的机会,地里的西瓜正该卖,这几天你就跟我去集市卖西瓜。卖的银子只要够五两,咱们就算两清了。”

  这是个将功补过的好办法,虽说去集市卖瓜有失读书人的颜面,可总比被送去见官好多了,贾文元急忙点头应允。

  第二天一早,贾文元就急急赶来老汉摘西瓜,然后去集市上卖。卖瓜时,老汉叫贾文元吆喝,他哪里喊得出口?可看到老汉生气了,他只好照做了。刚开始吆喝时,贾文元声音小如蚊呐,喊过几声后,逐渐了起来。有认识的人笑问他这个书生为何卖起了西瓜?贾文元的脸羞得通红,说是给亲戚忙。后来,他渐渐发现买瓜人根本不关心这些,便不再难为情,吆喝也越来越放得开,有时他还加入了文绉绉的词语,吸引了不少人来买瓜。

  五天后,西瓜卖完了,总共卖了五两三钱银子,老汉留下五两银子,余下的三钱银子给了贾文元。

  找面子

  贾文元回到村上,他卖瓜之事成了村里人的笑谈。虽说老汉给了三钱银子的辛苦费,可因失了颜面,他对老汉心存怨恨,并暗暗立下毒誓:他日我若飞黄腾达,非当面羞辱老汉一番不可。读书考功名对贾文元来说太难了,有了卖瓜的经历,他觉得做生意比读书来钱更快,于是决定到外面闯一闯。他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只身下了江南。

  转眼十年过去了,贾文元真的发达了,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衣锦还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老汉,找回当年丢失的颜面。

  眼下正是西瓜成熟季节,只要老汉还种瓜,就一定会去集市卖瓜的。贾文元来到集市,虽说老汉苍老了许多,贾文元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他不动声色地来到瓜摊前,买了一个西瓜。老汉并没认出他来,乐呵呵地他切开。贾文元拿起西瓜,吃了一口,“呸”的一声吐在地上,气呼呼地对老汉说:“这是什么西瓜?难吃得要命!别说五文钱,就是一文也不值!”说着把手中的西瓜扔出老远。

  老汉见有人来找茬,看了半天,才认出是谁。他并没生气,而是嘲讽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当年偷瓜的书生!如今仗着有钱,来给我添晦气是不是?告诉你,老汉我活了六十岁,还没怕过谁。西瓜不好吃你可以不吃,但五文瓜钱必须留下,别以为老汉好欺负!”

  贾文元本想给他个下马威,没想到竞碰了钉子。见老汉不买账,他半是显摆半是吓唬道:“当年吃个西瓜,你竞要我五两银子,还逼我堂堂书生去卖瓜!今日我已不是当年任人摆布的穷书生,你若向我道歉则罢了,不然砸了你的瓜摊!”老汉也是个牛脾气,哈哈笑道:“想让我道歉,门都没有!赶紧付钱离开,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见吓唬不了老汉,贾文元在掏钱的同时又想好了对策。他晃了晃手中的十两银子,轻蔑地对老汉说:“道了歉,这些银子就是你的,可以买下你这里所有的西瓜。”老汉看着银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瞪着眼睛说道:“你以为有钱就可以让我屈服?别做梦了,瓜钱不要了,马上滚蛋!”说完攥着拳头,一脸怒气地盯着贾文元。

  贾文元有些尴尬,又有些害怕,自忖不是老汉的对手,急忙收起银子逃也似的走了。走在路上,他有些泄气,这次面子丢得更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斗不过穷老汉?他不甘心,苦苦寻思一番后,他想到了一条妙计。

  老汉再去集市卖瓜时,贾文元就把其他人的西瓜高价买下来,然后低价出售。买瓜人便宜,老汉的西瓜就没人买。刚开始老汉不以为然,可一连几天,连一个西瓜都没卖掉,他开始着急了。老汉越是着急,贾文元就越开心。

  最后,老汉坚持不下去了,找贾文元理论。两个人的争吵声引来了很多赶集的人。贾文元见这么多人看热闹,越发得意,为了狠狠羞辱一下倔强的老汉,他端起了架子,爱搭不理地说,只要老汉为当年之事磕头认错,就放老汉一马。老汉见贾文元铁了心与他作对,知道斗不过他,只得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他磕头道歉。

  没面子

  出了这口压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怨气,贾文元赚足了面子。由于老母亲身体不好,了却心愿后,他便开始着手在家乡做生意。这天,他忽然接到了县太爷的请帖,让他去府中叙话。跟县太爷交朋友,这可是很有面子的事,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二天一早,贾文元就去了县太爷府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寒暄一番后,县太爷说为了便利交通,准备在横穿全县的沙河上修一座石桥。朝廷让地方自筹钱财,县衙财力有限,不得不动员百姓捐款。贾文元是富商,应带头多捐些银两,为家乡百姓造福。

  县太爷下帖请他来,原来是捐银子的事,贾文元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不过既然来了,也不能不给县太爷一点面子。他说了不少难处,最后答应捐一百两银子。县太爷并没嫌少,这让他放了心。

  正喝茶时,一个人的到来让贾文元吃一惊。被他逼着磕头赔礼的卖瓜老汉来干什么?难道是来告状的?县太爷知道此事后会如何看他?贾文元越想越觉得心虚。

  好在老汉并没认出他来,县太爷看见老汉,急忙起身迎接,一边施礼一边说道:“父亲人来了,儿子有失远迎,请恕罪!”老汉竟是县太爷的父亲!贾文元听后吓坏了,恨不得生出双翼飞出去。只要老汉认出他,向儿子一诉苦,县太爷还不得把他关人牢?

  老汉往凳子上一坐,喝起茶来。得趁老汉还没发现自己,赶紧溜之吉,贾文元不等县太爷说话,急忙起身告辞。幸好县太爷没拦着,否则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出了门,他浑身上下都是汗水。

  这事要处理好,无论如何都要取得老汉的谅解。当天晚上,贾文元打听到老汉从县衙回来,就带着礼物登门请罪。老汉并没有为难他,而是不声不响地听他的忏悔和道歉。等贾文元说完,老汉叹了口气说:“这事我还没告诉儿子,想得到我的原谅,必须答应我一件事才行。”

  贾文元见老汉松了口,急忙应声说道:“行!行!别说一件,就是十件八件我也答应!”老汉平静地说:“沙河上建桥正需要银两,你带头捐一千两银子,我就原谅你,也算你为全城百姓造了福。”只要能取得老汉的谅解,一千两银子没问题,贾文元急忙点头应允。

  建桥之前,县太爷在衙门前举行了一次捐款仪式,贾文元的捐款博得了百姓的称赞。从那之后,县太爷没找他麻烦,这让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因捐银建桥赢得了面子,贾文元的生意做得十分顺当。赚钱的同时,他不断做善事,当地百姓越发尊重他,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古砀县流传一个说法,贾文元之所以飞黄腾达,是因为受到种瓜老汉的点化,每每有人向他求证,他总是笑着点点头。

标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