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度位置方面:都处于中低纬度(或温带地区);海陆位置方面:都处于沿海地区;地形方面:都处于平原地区(或地形平坦)。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盟军初步计划空投伞兵到柏林,而且丘吉尔从政治的角度认为攻占柏林可以提高美国和英国在二战后的国际地位,主张盟军进攻柏林,但最后取消计划。因为艾森豪威尔认为不需要为一个战后会落在苏联手中的城市而牺牲,而且执行计划需要大量兵员和补给,不切实际。1.在军事上,盟军的准备很不充分,45年1月,苏军实际已经到达柏林外围,之后开始肃清周边残敌。而盟军还没有渡过莱茵河,盟军是3月渡过莱茵河的
2.在政治上,易北河以东已经被划为苏占区,谁攻下柏林都不能改变这个结果。
3.在对日作战问题上,美国有求于苏联。
4.当时的西方世界普遍对苏联的牺牲和贡献心怀感激——莫洛托夫在旧金山开会时,一帮美国少女追着问他要签名。而强攻柏林可能会冒和苏联冲突的风险。
5.进攻柏林可能付出非常惨重的伤亡。
6.在实际利益上,实际上其他的进攻方向所能获取的利益更大。比如巴顿南进的结果是抢下了大半个奥地利,保住了奥地利的中立;蒙蒂北上的结果是抢下了石勒苏益格,堵死了苏军北上的道路。
梳理一遍各种因素,决定也就不意外了:与其和苏军硬碰硬的争夺一个“攻占柏林”的虚名,倒不如高风亮节的摆出姿态然后再把实际利益拿到手。
最后实际上盟军真没啥可叹气的东西,盟军在西线打德国二流部队还浪费那么多时间主要还是高级将领中(友善度)太多,如果早点把卢卡斯、克拉克、布拉德利和蒙哥马利捆起来扔进地中海里,整个欧战起码提前结束半年,冷战的局面也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