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吃黄瓜的好时节,因为很多人觉得黄瓜是清热的,而且比较解渴,像水果一样。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一般吃的黄瓜明明是绿色的,却为什么被叫做黄瓜呢?
黄瓜原名叫胡瓜 因为一个皇帝改了名
清代著名医家张璐编著的《本草逢原》一书中对黄瓜的名称由来做了这样的记载:“今名黄瓜,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隋时避石勒,名改呼黄瓜,至今因之”
原来,黄瓜原名叫胡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来的。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答道:“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在朝野之中传开了。到了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
黄瓜这个名字能流传下来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古人当时并不知道鲜嫩的黄瓜最好吃,而是象其它的瓜类一样,等到其黄熟后才会采摘下来食用。后来才知道,碧绿鲜嫩的黄瓜才是最好吃的。黄瓜老熟后的颜色是黄色的,而且黄与胡的读音又基本相近,这就是樊坦慌乱之中将其称为黄瓜的主要原因吧。
黄瓜其实不宜多吃 幼儿吃了容易生肠胃病
《本草逢原》一书中对黄瓜的介绍并不很提倡作为常吃的食物。比如这本书中记载:“黄瓜甘寒,故能清热利水,善解火毒。北人坐卧炕床,以此为珍品。南人以之供蔬,甚不益人,多食动气,发寒热,发疮疥,发香港脚,令人虚热上逆。天行后不可食,小儿切忌,作泻生疳。”
这个段落主要说了三个关键点:
第一,因为黄瓜能够清热利水,善解火毒,所以北方经常坐炕上的,因为燥热比较多,把黄瓜作为珍品。
第二,但是南方的人不适合多吃,否则容易动寒气,出现疥疮等疾病,“令人虚热上逆”。
第三,原文的“天行后不可食,小儿切忌,作泻生疳”。主要意思是出现流行病的时候,儿童切忌不可食用黄瓜,容易出现腹泻等肠胃疾病。如果从黄瓜性味的角度分析,平时也不适合给孩子经常吃黄瓜,幼儿的脾胃发育不成熟,容易被寒邪所伤,寒性的黄瓜吃多了对孩子的脾胃的确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