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白云火车站建设工地上,近日施工如火如荼一派繁忙景象,参建者驾驶着大型挖掘机进行地下挖掘作业,不远处塔吊铁臂挥舞,一根根高30余米的圆形灰色巨型立柱拔地而起……
广州白云站于2020年10月开始动工,目前进入二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地下基础底板施工作业阶段。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2023年具备开通条件,为助力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广州白云站将打造成一座世界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特大型火车站,该项目建成后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预计2023年底竣工 ,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火车站之一。
01
云山珠水、木棉花开
这座始于民国的火车站将变身岭南特色城市地标
广州白云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京广普铁棠溪站北场,距离广州站约5公里。车站前身为西联火车站,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为粤汉铁路的车站。后经多次扩建,成为广州铁路枢纽内主要的编组站。
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车站解编能力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1989年,铁路部门兴建了新的编组站——棠溪火车站。2017年,为加快铁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铁路运输服务品质,铁路部门规划重建棠溪火车站,并更名为广州白云站。2020年,车站建设正式启动。
“车站主站房建筑采用独具岭南特色的‘云山珠水、木棉花开’外观造型,运用了大量先进设计理念和建筑科技,站房每一片往外延伸的木棉花瓣与广州市的市花相呼应,展现了广州城市名片与绿色生态。”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白云站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黄波表示,新建广州白云站将成为广州一座新型城市地标。
同时,项目设计人员还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智能概念,整体采用“方圆”布局,外方为城,总占地面积为34万平方米;内圆为站,总占地面积为9.7万平方米。方与圆之间是两个“呼吸广场”,平时作为舒适宜人的休闲景观广场,春运时上方将伸出大型顶棚,变身容纳大量旅客临时停留并可直接进站的“扩展候车室”,旅客容量可以增大3倍。
据广铁集团站房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已完成约4000吨的钢结构花瓣拼装工程作业,车站“云山珠水、木棉花开”的外观初见雏形。
广州白云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全国首批试用智能化建造机器人的铁路站房建设项目。这一高科技运用,极大地推动建筑工人从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目前,白云站项目已使用了土建专业的“混凝土智能随动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6种智能机器人。中铁建工集团白云站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工程进展和施工需求,将陆续投入使用机电、装饰装修等各专业领域的其他14种智能建造机器人。
同时,白云站项目还将“BIM+物联网+移动+云网端”理念和技术引入建设工地,搭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建造与智慧车站的无缝衔接。现已有效运用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系统、钢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塔吊管理智能检测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促进车站建设高质量开展。
02
“五主四辅”、打通瓶颈
高铁开进市区,未来广州将有更多火车站
据了解,广州白云站是全国铁路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广州铁路枢纽规划“五主四辅”客站中的主要客站之一,其中“五主”是指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和广州白云站,“四辅”是指广州北站、南沙站、新塘站、黄埔站。
站场规模达11台24线,以普铁为主、高铁及城际为辅,配套有游客中心、长途客运中心、旅游大巴站场和城市公交站场,将成为站城融合、交通综合、功能复合、生态结合、智能统合,具有岭南特色的全新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综合枢纽之一。
建成后的白云站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是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未来更新改造的前置条件。随着后期广州站、广州东站改造完成,未来“高铁进市区”的建设进程将快速推进,进一步破解广州铁路枢纽运能瓶颈。
“目前,白云站已完成一期工程主体部分的施工,当前我们正开展二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地下基础底板施工作业,主要为基坑、柱网等施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站房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京广普速客车目前在一期范围内穿越通过,且二期施工点邻近京广普铁,属于邻近营业线施工,可能给京广普速客车运行带来安全风险。为确保白云站顺利施工、按期建成,同时确保京广线途经邻近施工区段的旅客列车运行安全,铁路部门自8月10日零时起,预计至2023年春运前,临时调整途经该区段列车运行径路,将广州北站至广州站间旅客列车调整经广石线(广州北至石滩、仙村)、广深线运行。
“以往春暑运、黄金周、小长假等客流高峰期,以广州南站为代表的枢纽站往往是满负荷运行,难以完全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白云站开通后好比打通了广州铁路枢纽的‘任督二脉’,为以后更多高铁开进市区腾出了空间和能力。”广东省铁路运输专家金一兵分析道。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内高铁、普铁、城际等将得以有效融合衔接,推动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逐步构建和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
03
息息相关、同频共振
交通经脉延伸,广州仍在不断“生长”
广州的火车站布局和城市中心,呈现非常明显的同频共振。
白云站往南不到5公里,便是牵连几代人记忆的广州火车站。改革开放大潮下,无数人南下闯荡,“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标语见证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多年间,这里是全国铁路交通运输网的中转站,年旅客吞吐量也是全国之最。
从城市格局看,广州站与上下九商业街、老一代CBD环市东路遥相呼应,组成两两相距三四公里的三角形。上世纪80、90年代,这三个地方也是广州最为繁华鼎盛的所在。展开地图还可以发现,中山纪念堂、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多个重要场所,正好集聚在三角形的中心。这样的格局,至今未变。
上世纪末,广州市中心开始整体“东移”。1996年,天河城广场开业,天河路商圈迅速走向成熟、壮大,也在同一年,其北约1.5公里的新广州东站建成运营,铁路与城市中心更加贴近。
2000年,对广州的城市格局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广州出台中国大城市中第一个战略规划《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此后不久,天河区成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天河路商圈往南的珠江新城,也很快成为广州城市的核心区域,加上隔江相望的广州塔,成为颇具未来感的城市中轴线。
高铁时代的到来让城市间距离拉近,城镇化进程下广州城市空间则在不断拉开。两种力量汇流之下,在中心区之外的番禺建设高铁站广州南站,成为广州的选择。
“长大”的城市,不仅需要更加协调的交通布局,也需要与周边城市伙伴更紧密的协作,广佛同城,通过广州南站、佛山地铁二号线等,从口号成为现实。
如今,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的建成区范围不断拓展,城市能级不断提升。越秀的上下九依旧热闹,珠江新城依旧车水马龙,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里数字经济巨头集聚,中新广州知识城高端产业不断涌入,南沙自贸片区形成762项制度创新成果……更多的商务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正在不断崛起,让广州的城市空间更加立体、多元。
与之相伴的,是铁路等轨道交通亟待加快跟上。《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直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存在很多差距:市内现状高铁未进中心区,广州南站发送能力日趋饱和, 市域高铁枢纽功能有待增强,湾区内城际尚未成网等。
日前发布的省党代会报告也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为此,广州建设白云站并升级广州站、广州东站,构建“三站一体”紧密联动的中心城区组合枢纽;新建鱼珠站、增城站、白云机场站,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加强对重点地区的枢纽服务支撑。
下一个五年,当你走出火车站,将看到怎样的城市风景?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国际交通枢纽与超大城市不断“生长”的故事,将继续在广州上演。
【记者】刘倩 王彪
【作者】 刘倩;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