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线建设是什么意思(中国三线建设是哪三线)

昕阳小编 71 0

三线建设是什么意思

一、概念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二、具体内容

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投入了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的40%多的2052.68亿元巨资,以及大量人力资源,来到祖国规划的“三线地区”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粗略从行政区划看,三线地区分别指的是:

1、一线地区: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西藏。

2、三线地区: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腹地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

3、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的地区,就是二线地区。

扩展资料

一、历史背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工业、国防工业等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东北、华北一带。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我国周边局势越发严峻。1956年之后,中苏由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分歧,引起了苏联极大不满,并且苏联还策动新疆分裂分子举行武装叛乱。

随着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两国长达7300公里的边境线,出现了空前的紧张局势。美国第七舰队公然进入我台湾海峡,并挟迫我周边国家签订条约,结成反华联盟,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对我国东、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对我国也持敌对态度。

1962年后,美国在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

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挑起并夸大与北越的武装冲突。美国悍然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轰炸,开始全面介入越南战争,导致越战全面升级,并将战火延烧到包括北部湾和海南岛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

1969年,中苏边境陈兵54个师、近百万人,在珍宝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要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中国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

二、“三线建设”带来的启示

1、战备形势紧迫、建设正急正快。

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一些建设项目未经周密勘探就盲目定点;片面追求速度,忽视施工质量;辅助和配套设施没有建成就凑合投产。不仅造成了许多返工浪费,而且遗留一些以后不好解决的工程建设问题。许多建设项目长期形不成生产力,给国民经济背上了一副十分沉重的包袱。

2、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计划经济最大问题是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三线建设”形成了一大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当时只是国家机关的行政附属物。结果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惊人。

3、政治运动影响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搞起来的,明显地带有政治性。当时推进三线建设的办法主要是政治手段,包括:政治动员和号召,阶段斗争和大会战等。

4、积累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农、轻、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其次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由于“三线建设”形成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抑制了消费,人民生活受到了影响。

5、忽视沿海老基地的发展。

影响整体国力的增长由于集中建设三线地区,全国有380多个项目、14.5万人、3.8万台设备从沿海地区迁到三线地区。

6、忽略的三线人员待遇差距和基本生活保障。

“三线建设”是出于国家战备国防考虑的。正面意义是除了国防外,拉动落后地区经济和人才提高,同时集中一批产业发展。反面意义是强行推动经济并不因地制宜,导致大量破产和关停并转,造成极大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什么意思(中国三线建设是哪三线)-第1张图片-昕阳网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吗?

不包括

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

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1960年代初,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40%左右;400万建设者用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1事件背景

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像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2事件经过

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和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1965年,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钢铁基地开始大规模建设。1964年至1980年,在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2052.68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40%左右;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3事件结果

三线建设为中西部地区建设了45个工业产品重大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核能、航空、航天、兵工、电子、船舶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仅军工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有20余万名。攀枝花、六盘水、十堰、德阳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荒原山沟里拔地而起,成都、重庆、西安、兰州、贵阳、安顺、遵义等一大批古老的城镇,在注入工业化能量后,拉近了与东部发达工业城市的差距。

4事件影响

三线建设为21世纪的重大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三线建设为我国留下的物质遗产,至今仍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行"一带一路"的基础。

5简介

“三线建设”是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这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所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三线”建设,凝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的战略眼光与构思,使新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对西部的开发。

6“三线”释义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 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 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 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 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宁、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西藏。 三线地区 :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腹地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的地区,就是 二线地区。

同时,地处一线二线的省份,各自建一批省属的“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由省国防工办领导,生产半自动步枪、7.62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手榴弹、引信、迫击炮弹、重机枪、中小口径迫击炮、火箭弹、火箭筒、高射机枪、无后座力炮,也就是步兵营连级的火力。力争做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省”自卫战坚持抵抗。黑龙江的小三线是阿城和尚志,吉林的小三线是辉南,辽宁的小三线在朝阳凌源,河北的小三线沿太行山麓,山东的小三线是沂源,河南的小三线是济源,湖北的小三线是 襄阳。湖南的小三线是 娄底,广东小三线是连江,广西小三线是河池,安徽小三线是六安,上海小三线是皖南,江西小三线是万载和安福,福建小三线是三明,浙江小三线是云和与龙泉,江苏小三线是盱眙,新疆的小三线是和静县阿拉沟,甘肃小三线是平凉。

7过程

1964年8月,国家 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

在1964-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三线地区。文革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历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分配到甘肃 刘家峡水电站。由于国防考量,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导致企业的后续发展进入瓶颈。如 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下属28个单位分散在两个地区,7个县的范围内,其中一个企业被分散在6个自然村中,装配零部件需要汽车往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员工上下班也非常不便。

陕西新建的400多个三线项目,将近90%远离城市,分散在 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的48个县,多数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多点,布局被讥讽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而且山区内信息闭塞,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无法跟上世界潮流,显得过时落伍。有时山区内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企业也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也因此,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十堰等城市更是因三线建设才得以出现。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 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贵州、四川东部山区、四川中部平原地区、汉中、秦岭北麓等地区新建的项目数量多,规模大,迁入工业人口多。其中,四川成都主要接收轻工业与电子工业,绵阳、广元接收核工业与电子工业,重庆为常规兵器制造基地,甚至包括第三个钚生产堆(816工厂)和常规潜艇制造业(望江造船厂);贵州贵阳主要接受光电工业,安顺主要接受飞机工业。需要注意的是三线建设并不都是沿海工业内迁,还有大量基础工业如长庆油田、攀枝花冶金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以及大量配套的铁路公路等新建项目。

19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名词逐渐见于报端。而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年12月,中国政府在成都设立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90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

1984年11月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第一批调整121个单位,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其后一些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如咸阳、 宝鸡、 沙市、 襄樊、汉中、 广元、德阳、绵阳、天水附近。而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军工科技企业则移往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

这些企业迁移后,多半进行了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如位于 十堰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改制为 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改为重庆钢 铁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集团、嘉陵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建设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而一些未迁移的企业,则逐步走向荒废关闭。也有部分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生存,但生产门类已经发生发生巨大变化,如重庆著名的 816工程。1965年2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 李井泉为主任, 程子华、 阎秀峰为副主任。后来 彭德怀、 钱敏任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

8部分基地

011基地: 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012基地:汉中。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的运八飞机由012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1979年彤辉机械厂、 劲松机械厂和012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 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1980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基地(湖南航空): 张家界—长沙。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3028厂湘陵机械厂)和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基地(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 空空导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 遵义。 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 万源—成都(现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达州。

066基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中国 三江航天集团)): 远安—孝感。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 航天六院): 凤县—西安。 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 邵阳4县1市—长沙。航二院分建。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迁到长沙。

081基地(川北电子): 广元。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 都匀。

541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省 闻喜县东镇,厂区分布在闻喜县、绛县、翼城县、夏县。

531工厂:现中原特殊钢铁厂,总部在河南省济源市,其余分布在济源西部山区各个山沟。可生产坦克炮、重炮,并通过焦柳铁路与洛阳相连,可和洛阳拖拉机厂在战时快速生产坦克。

9成果

什么叫大三线和小三线?

所谓“三线”,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大三线是指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都属大三线的范围。

小三线是指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一线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内蒙古,二线地区有厦门、福州、无锡、合肥。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

大三线建设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大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至1980年,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一、二、三线。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具体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和陕西省的全部,山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和豫西、鄂西、湘西、冀西、桂西北、粤北等地区。

什么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时期是什么时候?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是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拓展资料: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三线建设的过程:

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

在1964-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三线地区。

文革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前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分配到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由于国防考量,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导致企业的后续发展进入瓶颈。

如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下属28个单位分散在两个地区,7个县的范围内,其中一个企业被分散在6个自然村中,装配零部件需要汽车往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员工上下班也非常不便。

陕西新建的400多个三线项目,将近90%远离城市,分散在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的48个县,多数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多点,布局被讥讽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而且山区内信息闭塞,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无法跟上世界潮流,显得过时落伍。

有时山区内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企业也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也因此,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

十堰等城市更是因三线建设才得以出现。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贵州、四川东部山区、四川中部平原地区、汉中、秦岭北麓等地区新建的项目数量多,规模大,迁入工业人口多。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大三线建设是什么意思和中国三线建设是哪三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大三线建设是什么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