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全诗(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全诗视频)

昕阳小编 112 0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全诗(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全诗视频)-第1张图片-昕阳网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全诗(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全诗视频)-第2张图片-昕阳网


这首诗词, 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这首诗脍炙人口,为人传唱。但开头第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出自何典,很多人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简单谈谈这个知识点。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全诗(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全诗视频)-第3张图片-昕阳网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当时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因为一旦迁都,就给老百姓添加了很多劳役。百姓要用船运送迁都物资,逆流而上,深感烦苦,于是有童谣传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歌谣表达了对孙皓迁都,劳民动众的反抗。

其实从战略角度来看,孙皓迁都的举动一是为了摆脱建业的守旧势力的威胁,二也是为了进逼荆州前线,谋图天下,也算是开拓进取的计划了。只不过孙皓这个人后来沉溺酒色,行为暴虐,所以他早年一些明政也就被贬的一文不值了。

而毛泽东在作诗的时候,已经找到了一条反映中国客观的经济规律适合中国的路线,全国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作者对这个童谣,反其意而用之,说成“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水”是长沙有名的白沙井水,武昌鱼是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为著名的团头鳊或团头鲂。通过这样的化用,表达出作者从长沙到武昌,一路上非常愉悦的心情,也表达了如今人民的幸福安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