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不僵的前面一句是什么(死而不僵前面一句话是什么)

昕阳小编 98 0

#历史开讲#公元220年,盛极一时的大汉帝国的灭亡,之后便是长达三个半世纪的魏晋南北朝。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的皇太后依汉人李安世之议实施了均田: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露田(无主荒地)40亩,女子20亩, 所受之口田不准买卖,年老生死, 还田于官府。

公元535年,西魏权臣宇文泰,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开发了府兵制:接受国家赠田的自耕农,必须接受军事训练,闲时务农,战时从军,正是这两项制度,让北朝政权拥有了稳固的税基和兵源,并在,公元589年,由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虽然隋朝二世而亡,但继任者唐朝很好地延续了这两项制度,并由此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唐时代。均田制、府兵制,这几项制度是不是有些眼熟?

这就跟罗马的“国有土地制”和“公民兵制度”如出一辙,国家的崛起总是相似的,但国家衰落却各有各的不幸,罗马的“国有土地制度”在元老院和奴隶制的冲击下最终解体,那大唐的均田制又是怎么崩溃的呢?问题出在一个特殊的阶级上,门阀。

这是一群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在中央,他们身居高位,把持朝政,在地方,他们拥有大量的田产与奴仆,为所欲为,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时局如何变换,门阀始终屹立不倒,对于他们来说,谁当这个县长无所谓,因为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Deep State。

前面我有写到,均田制是不能继承的,那对于农民来说,给官府和给门阀打工区别并不大,如果享有免税权的门阀那边能开出更低的租金优惠,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投入门阀的旗下,成为佃农,更别说,门阀那边可是不用服兵役的,而门阀呢?自然也不会客气,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占有原本属于国家的国有土地。《册府元龟?田制》中有记载发生在天宝十一年的乱象:“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今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门阀们凭什么这么嚣张?

我们在历史课本上都学过,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这一制度沉重的打击了门阀阶级,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就以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四位宰相为例:姚崇,出身世家,其父姚懿官至嶲州都督,年纪轻轻就给V武则天的太子李弘当过戴孝挽郎(哭孝子);宋璟,出身世家,是北魏吏部尚书宋弁的七世孙,《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也是出自这个家族。接下来两位更是重量级!张说和张九龄,来自赫赫有名的范阳张氏,是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司空张华的十四世孙。可能你会觉得不是已经实施了科举制吗?为什么宰相一职还是一直被门阀们牢牢把持着,如果你真的这样以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真以为考试能考的过人家啊?哪怕是用同一张卷子,人家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名师成群,其见识与远见岂是你们这群new money 那能比的?更何况,人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比如我世伯是出卷子的,他来我家叙叙旧,然后一不小心就压中了今年的考题,这不过分吧!我世叔是批卷子的他看到我的字迹,突然很感动,一不小心就给了高分,这难道不合理吗?就算你侥幸通过了考试,有机会和世家子弟们一起共同奋斗了,但随后你就会发现,整个朝堂之上,全是人家的人,势单力薄的你要么跪下当狗,要么就滚出长安城。于是你明白了一个很残酷的道理,那就是你的天花板,人家的起跑线,有的人生下来就坐在罗马喝咖啡,有的就算奋斗个几百年,也还是只能在巴西种咖啡。哎,先别不服气,就算是那皇帝老儿,在人家眼里,那也通通都是乐色!

唐文宗在位期间曾屈尊向宰相郑覃求亲,但郑覃却宁可把孙女嫁给清河崔氏门下的一个九品小吏。以至于,唐文宗委屈的表示:“我家200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如果说开元年间,给门阀当狗还只是委屈一点,那等到了天宝年间,就连当狗的资格都莫得了。

为啥?因为财政系统它崩了呀!奸相李林甫,曾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句臭名昭著的“野无正遗贤”,但这句话的背后是整个大唐入不敷出的财政,官员的工资,前线的军费,贵妃的荔枝,皇帝的party,这哪个不需要钱啊?可老百姓都被压榨成穷鬼了,没油水了!李林甫倒是想雇几个人,可是你瞧瞧现在哪有钱呀!于是,科举这条路算是彻底废了,失意的寒门学子们只能选择灵活就业,给人家当幕僚,就在这个时候,有人伸出了求贤若渴的援手,现在有请本文章的另一个主角,军阀!

实际上,大唐的困镜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历朝历代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解决方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外扩张,打赢了你获得了更多财富和土地,问题可以暂时缓解。打输了,你也可以消灭一部分无地游民,问题同样可以暂时缓解,于是大唐在对外扩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公元751年的怛罗斯之战,这场边境冲突并没有伤到大唐的元气,但却也让大唐帝国意识到,消灭的对方(阿拉伯帝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他们划分好了势力边界,大唐的大规模扩张暂时告一段落,这成功堵死了武将们以军功“出将入相”的上升渠道,无仗可打的他们此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另一方面,均田制崩了,依附在均田制上的府兵制自然也搞不下去了,只能实施募兵制,那募兵可是要掏真金白银的!还是那句话“你瞧瞧大现在哪有钱?”中央给不了钱,只能给政策,于是节度使制度正式确定,掌握了地方军政和财政大权的节度使们摇身一变,成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其麾下的士兵们也是“只知大帅,不知天子”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本就对中央呈压倒之势,如今又得到了寒门智囊的他们更是如虎添翼,此时的大唐,就如同一个埋在干草堆下面的炸药桶,只需要一点小小的火星,就能立刻引爆,积压了几百年的社会矛盾,这个火星很快就到来了。

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 这位擅长玩弄权术的宰相,尚且能够控制错综复杂的局势,但是他的继任者唐玄宗的好舅哥杨国忠,纯纯是个铁废物。他若只是一门心思的贪赃敛财,专权误国倒也还好,偏偏这个人还人菜瘾大,在相期间两次攻打南绍国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杨国忠最终损兵折将,威信扫地。为了立威,他决定拿李林甫的旧部,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的安禄山开刀,但安禄山也没有惯他这个毛病,他直接掀桌子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自此大唐的盛世彻底落幕,只留下了一个破碎的山河,但我相信,看完整篇文章的你应该明白,这场叛乱,他不是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任何一个人能决定得了的,它是社会几百年矛盾积累的总和。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另一个军阀,在另一个时间点,将大唐王朝彻底埋葬。一个铁证就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宪宗,武宗,宣宗三代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中兴之世,眼看着即将入土的大唐,将将有了回光返照之势,但根本矛盾没有解决的帝国,最后就遇到了比安史之乱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的黄巢起义。“内裤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曾经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门阀们被屠戮殆尽,但这些人很快又会回来,他们就像燎原野草,烧之不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天宝十四年,就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几个月,回乡探亲的杜甫得知家中的幼子被活活饿死!悲天悯人的诗圣,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两句,莫过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另外几句:“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扰酸辛,平人固骚屑。”一个丰收的年份,能把一个官宦之家的儿子活活饿死?那老百姓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这样一个虚假的盛世,能出现安史之乱这样的天下大乱,很奇怪吗?能爆发出安史之乱的大唐,早就已经失去了灵魂,所以这个世上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守得住的它!

好了,本篇就到这里了,谢谢观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