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带有如字的四字词语(写出带有如字的四字词语写三个)

昕阳小编 88 0

作者:王建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会长);高梓琦(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其中提及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十则成语,点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归结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命脉,并阐明了它们与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契合性。

“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聚焦的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为中国儒、道、释等各家奉行的哲学思想,指的是大自然与人之间相合相应的关系,倡导的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此思想最早源自《庄子·山木》所引孔子的一段话:“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后经北宋理学家张载概括成“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有道德的君子应该如大地般宽广厚实,如此方能承载世界万物。无论是“天人合一”还是“厚德载物”,凸显的都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呼应关系与生成关系,正如《周易?说卦》所云:“立天道曰阴阳,立地道曰柔刚,立人道曰仁义。” 这实际上是在告诫人类:只有顺天时,才能得人心;只有厚积德,才能驭万物。事实证明,自然宇宙视域下的“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不仅已成为当代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源泉,而且正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聚焦的是中华民族的天下观。“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着意追求的一种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理想社会,乃是“大同”理想的核心内容和达到大同境界的必由之路,内中寓有深厚的“民本”思想,因而得到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极力推崇。“民为邦本”则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此语将民众喻意为是国家的根基,认为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国家才会得以稳固,社会才会得以安宁。党的二十大报告融“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于一体,是将世界与中国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国家与民众摆在共生共荣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我将无我”的人类情怀和“奉公为民”的人民立场。

“革故鼎新”“自强不息”聚焦的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观。“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原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自强不息”则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人生应该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进取态度。社会只有革故鼎新,人类才能生生不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至国家,下到个人,都必须明察历史大势,顺应发展潮流。实现革故鼎新的过程必然会遭遇到种种阻力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破除阻力、迎接挑战。中华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能在新时代彰显恒久价值。

“为政以德”“任人唯贤”聚焦的是中华民族的用人观。“为政以德”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指要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被群星环绕的中心位置。此语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凸显了施行德政的治国理念。“任人唯贤”出自《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墨子·尚贤》更是力主:“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两条成语在厘清了执政理政基本思路的前提下,提出了明确而严格的选人用人标准,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此作了具体的阐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聚焦的是中华民族的交往观。“讲信修睦”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指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必须讲究信用、谋求和睦。“亲仁善邻”语出《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意指个人与邻者亲近、国家与邻邦友好,是存身立国的法宝。这两则成语均体现了与人为善、与邻为善的行为关系准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饱含善意的古训重申了中国秉持友好往来的外交主张,不仅传递出坚定执着的和平理念,而且表达了中国人民携手世界人民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和热切期盼,并由此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

成语作为汉语的精粹和中华文明的瑰宝,有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粒活化石,既为后人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后人认知世界和洞察社会提供了绝佳的窗口。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这一连串成语把顺自然、重民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图创新、求大同等中华优秀文化的底蕴呈现出来,以此来筑牢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基础,并向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再次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