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二式内火艇(特二式内火艇怎么加点)

昕阳小编 86 0

二战中日本的坦克有哪些?请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资料

88式轻型坦克。7.7毫米机枪,成员2人,9毫米装甲,速度为28公里每小时,净重1.5吨,体积为2.46 x 1.99 x 1.22米。

89中型坦克

重量 12.7 吨

长度 4.38m 6k

宽度 2.05m

高度 2.18m

成员 4 M

火力装备 One 57mm Type 90, 2 x 6.5mm 91型MG

弹药 37mm:119发 ; 7.7mm:2940发

速度24.75公里/小时

89型Otsu坦克。

重量 13吨 15吨

长度 19' 3"

宽度 7' 1"

高度 8.5'

成员 4

引擎 120 hp

速度 15 mph

92重型坦克

原形 早期改良 后期成型

重量 3.2 吨 3.5 吨 3.5 吨

长度 12.85

宽度 ? 5.33' 5.33' ~ m

高度 ? 6.04' 6.04'

成员 3

装甲 6mm 6mm

速度 25mph 21.6mph 21.6mph

94型坦克

规格 (早期) 规格 (后期)

重量 3.4 吨 重量 3 吨

长度 11' 长度 10'3"

宽度 5'3"

高度 5'4"

成员 2

速度 26 mph

日本95式轻型坦克

1932年,日本研制成功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13mm机枪,火力较弱,而1929年研制的89式中型坦克机动性又较差。于是日本军方决定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轻型坦克。1933年开始研制,1934年6月完成了试制型样车,由于最大速度没有满足要求,经过改良设计后,1934年9月生产出第二轮样车,又经过局部改进,于1935年设计定型。并命名为95式轻型坦克。其中有一种生产数量很少的型号叫做“北满型”(日本人的叫法)的95式轻型坦克仅用来装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关东军战车部队。

95式轻型坦克一共生产了1250辆,被日本用来侵略我国和东南亚,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日军入侵菲律宾,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30年代,95式轻型坦克算是一种优秀的轻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防护差,火力弱,因而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中遭到惨败。

Type 95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7400kg

车长 4.38m

车宽 2.07m

车高 2.28m

引擎 n.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8/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乘员 3人

火力装备 37mm Type 98 L/37 ; 2x7.7mm Type 97 MG

弹药 37mm:119发 ; 7.7mm:2940发

装甲 6-12mm

爬坡度 30-40度

通过垂直墙高 0.60m

越壕宽 2.00m

涉水深 1.00m

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在这以前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左侧的三视图中就是这种“奇哈”坦克。日军将其定名为“97式中战车”(即97式中型坦克)。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为了战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对这种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总生产量约1500多辆。这种坦克广泛用于日本侵华战争,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岛屿的争夺战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就是97式坦克。1945年12月1日,正是凭着这辆坦克成立了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这辆坦克从参加绥芬河剿匪,三下淞花江南,攻锦州,打天津,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功臣号坦克”的称号。不过这辆坦克并不是左图的这种型号,是以后的改进型。

Type 97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

战斗全重 15000kg

车长 5.52m

车宽 2.33m

车高 2.23m

引擎 Mitsubishi Type 97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10 km

乘员 4人

火力装备 57mm Gun Type 97 ; 2x7.7mm Type 97 MG

弹药 57mm:100发 ; 7.7mm:2745发

装甲 8-33mm

爬坡度 34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0m

越壕宽 2.50m

涉水深 1.00m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九七是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后两位数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汉语音译。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在97式之前,日本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如右侧的三视图)。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装有扶手栏杆,以便检阅及步兵搭乘,兼作无线电天线。主要武器为一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些油机,位于车体后部;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主动轮在前,动力需通过很长的传动轴才能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和并速器。车体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第1和第6负重轮为独立的螺旋弹簧悬挂,第2-5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要用平衡悬挂。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1式中型坦克 ;

重量 17.2吨

组员 5

长度 5.73m

宽度 2.33m

高度 2.38m

装甲 50- 25mm

武器 2x47mm,

最大速度 44km/ h

2式炮战车

重量 15.4 吨

长度 18'7"

高度 8'4"

宽度 7'6"

成员 5

速度 27 mph

重量 18.8吨

长度 5.73m

宽度 2.33m

高度 2.38m

装甲 50- 25mm

武器 2 x75mm毫克

最大速度 39km/ h

3式轻型战车

长度:4。3m

宽度2。07m

高度2.28m

重量7。4吨

成员3

武器装备:57mm/18战车炮一门

7.7mm机枪一挺

速度40km/h

续航距离240km

4式轻型战车,1944年5月完工。

重量 30.0吨

成员 5

长度 6.73m

宽度 2.87m

高度 2.87m

装甲 75- 35mm

武器 2x75mm 毫克

最大速度 45km/ h

4式中型战车

重量 14.3 吨

长度 6.8m

宽度 2.4m

高度 2.75m

成员 7

重量:14。3吨,装甲25-12mm,速度28kg/h,成员,7

120mm自行火炮.

长度:5。52m

宽度:2。33m

高度2。28m

重量15。8吨

成员4

速度38km/h

行动距离:陆地106海里,海上86海里

武器:海十年式12mm高射炮

97式7。7mm车载机枪两挺

装甲:最厚50mm最薄10mm

日本陆军水陆两用坦克:二式内火艇(Type 2 Amphibious Tank,“Ka-Mi”)

翻开85年来的坦克发展史可以看出,世界上拥有水陆坦克的国家寥寥无几,水陆坦克的型号也少得可怜。世界上真正拥有水陆坦克的国家只有苏联、中国和日本。这一点很可能使一些兵器爱好者大吃一惊:“难道美国、英国、德国这些新老坦克大国都没有水陆坦克吗?”应当说,20年代英国就试制过水陆坦克的样车。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都研制成功DD坦克(双驱动坦克,即水陆都能用的坦克),但这些都是由现役坦克(如M4中型坦克)改装的,不是专门设计的水陆坦克。二战中,德国人也设计过深水潜渡坦克,但它也不是水陆坦克。二战中美军广泛使用的LVT,只是两栖装甲突击车,属于装甲输送车一类。

二战中日本的“卡米”2式水陆两用坦克,或称“特二式内火艇”,堪称是真正的水陆坦克。它的英文名称为“Type 2 amphibious tank”,译成中文为“2型水陆坦克”的意思。而“特二式内火艇”,实际上是用日文汉字表示的,是“特殊2型内燃机艇”的简称。“内火艇”,名义上是船,实际上它“自身能浮渡,有水上推进装置,可在水上和陆地机动”,符合水陆坦克的定义,当然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

1. 特1式内火艇“卡米”,1941年制成,重4.3吨,可以拆卸的船型浮体在车体前后,炮塔有37毫米炮,车体左前装机枪,可以在潜艇(潜水深7.62米)甲板上运载。

日本第26师团是海军陆战队么?

不是。

第26师团:1937年7月11日日军参谋本部令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向中国关内开进,9月30日即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为基干组建第26师团(1939年1月14日另组建独立混成第11旅团),是日军第一个三联队制师团,辖独立步兵第11、12、13联队及独立野炮兵第11联队等(注:战争前期组建或改制的三联队师团下设步兵群/InfantryGroup司令部,编号同于该师团,群长即师团的步兵指挥官,以后步兵群司令部相继撤销或转用,后文不再述及);师团长后宫淳(1937.10.5-1939.8.1)、黒田重德(1939.8.1-1941.6.30)、矢野音三郎(1941.6.30-1942.4.1)、柴山兼四郎(1942.4.1-1943.4.8)、佐伯文郎(1943.4.8-1944.7.18)、山县栗花生(1944.7.18-1945.2.15)、来栖猛夫(1945.2.15-1945.7.17);1937年10月中旬进攻绥远,占归绥、包头,后编入驻蒙军,1944年7月调往菲律宾直属第14方面军驻吕宋岛,11月增援莱特岛,在与美军作战中惨败师团长来栖猛夫战死,仅余数百人退缩坎基波特山区。

特二式内火艇炮塔后的烟囱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你说的烟囱,也就是发动机排气管,因为是水陆两栖,在水里时防止进水要做个高烟囱

特二式内火艇(特二式内火艇怎么加点)-第1张图片-昕阳网

二战日本侵华的时候,日本使用了哪些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之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它的规模远远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得多,前前后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这场战争,战火燃烧了22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各国军民在战争中共伤亡了9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但客观来说,二战的诞生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各国科技水平尤其是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坦克这种可以称为“陆战之王”的武器在一战中被发明后经历了一段低速发展期,但进入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坦克制造水平却突飞猛进,坦克的吨位越来越大,防护越来越强,火力越来越高,这其中又以美军,苏军,德军,英军和日军最为著名。

再一次感谢军迷朋友们的持续关注,星球小文今天是最后一次为您盘点二战各国的著名坦克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为您介绍了北非战场的主力——别具一格的英军坦克。今天星球小文将为您介绍一下我们仇恨的敌人,二战穷凶极恶的日军的一系列坦克。

第一种,“特二式”水陆坦克

特二式水路坦克又叫特二式内火艇

特二式水陆坦克,实际上其日文名称应该是“特殊二型内燃机艇”,。日军虽将其命名为“内火艇”但实际上它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特二式内火艇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83辆,并且全部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应用于太平洋战场上。1944年9月12日,日军伊东大队奉命开赴菲律宾战场。第一波特二式内火艇乘铁洋丸号和东凉丸号运输舰前往,不过却在菲律宾海域遭遇美军潜艇的攻击,因此连车带船全部报销。第二波则乘二等运输舰前往,又因为在吕宋岛附近遭美机攻击而损失惨重,仅有少数特二式内火艇登陆后被当作了固定火炮使用。战争结束后日军的内火艇便所剩无几,残余的内火艇在伊东大队长的率领下转战莱特岛却遭到了美军全歼,被俘的少量内火艇于是成了美军的战利品,后来又成为珍贵的战争文物。此外,还日军在战时还曾研制成功特三式、特四式、特五式内火艇,但生产的数量很极其有限。

第二种,94式轻型坦克

94式坦克因为个头很小所以也被称为小豆坦克

94式轻型坦克是日军在1929~1930年间世界上正时兴超轻型坦克的背景下研制的一款小型履带式战车。1933年由日本东京煤气和电器工业公司(后称日野汽车公司)以英国生产的卡登·洛伊德Ⅵ型机枪运载车为基础研制出94式超轻型坦克的样车,正式命名为94式轻装甲车。该车体积小,重量轻,是3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轻的坦克之一,其原计划主要用于指挥、联络、搜索、警戒、火炮牵引车和弹药搬运车等任务。在1937~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将100多辆94式超轻型坦克以战车中队为单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国战场上搜索侦察、迂回奔袭,攻击中国军队。日军才发现这种不大起眼的小坦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战威力。1946年6月,解放军东北坦克大队在绥芬河地区搜集到一辆94式超轻型坦克,因为其娇小的个头,战士们也就常称它为“小豆坦克”。在后来追击溃逃的国民党军时,解放军的94式坦克立下了不小功劳。

第三种,95式轻型坦克

95式坦克是日军战争初期的主力坦克

95式坦克日本三菱重工在1934年生产的一款轻型坦克,可以说其是日本所有轻战车中品质和性能最好的一款。作为日军的主力轻战车,95式坦克在整个战争时期都一直被日军使用,因为其在复杂丛林地形上的运动能力很强,对步兵的压制效果非常突出,所以其在中国战场上以及太平洋战场初期曾发挥过巨大的威力。95式坦克虽然在1935年就已定型,但其后期大批量装备的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却一直到1936年才被日军解决车载化,因此95式坦克实际上是1936年才开始正式列装部队。95式坦克与日军其他战车一样都使用合金装甲,这种合金装甲在相同厚度下的抗弹能力比日军装甲车所用的渗碳钢装甲要高很多。95式坦克在战争中的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和伴随车辆快速前进,同时日军也经常用它快速攻下敌人的据点。

第四种,98式轻型坦克

98式轻战车出生时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98式坦克是日本于二战时期为取代当时日本陆军使用的95式坦克而研制的一款轻型战车。其虽然是二战爆发前的设计,但是直到1942年日本才开始投入量产。98式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其在战争期间总共装备1了13辆。此型战车采用了日军研制的新型合金装甲,由此可以部分使用焊接工艺制造,而且装甲厚度在95式坦克的基础上有所加强。但这型装甲制作成本太高,所以98式坦克的产量很小。又因为98式坦克的火炮是由94式37mm战车炮改进而来的100式37mm战车炮,这款炮到了战争末期时根本没有可能击穿美军的后期型M4坦克的主装甲,所以这型战车并无投入海外战场与美军坦克的对抗纪录,因为即使投入了战场也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第五种,97式中型坦克

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便是97式坦克

97式坦克是日本在1937年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的一款最有名的中型坦克。它虽然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其战斗全重只有可怜的15吨,仅仅只相当于别国的轻型坦克,不过这也并不妨碍它的总产量高达1500辆之多。1939-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都广泛地使用了97式坦克。日本投降后,有300多辆97式坦克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就是缴获的97式坦克。由于这辆坦克是由几辆坦克拆拼而成,所以经常出现故障,但即便这样它仍先后参加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攻锦州、打天津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获得了“功臣号坦克”的荣誉称号。如今,这辆珍贵的坦克正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国家军事博物馆中。

第六种,一式中型坦克

一式坦克仅在二战结束前参加过一次护岛战役

一式坦克是日本军方在二战末期为准备“本土决战”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中型坦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基础改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量产。该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7改的改进型。因为其是向坦克对抗作战方向过渡的型号,所以它的机动性与防御性都比97坦克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一式坦克在二战期间并没有派往海外,其都计划用来在本土准备决战。不过在二战结束前苏军攻击日本北方占守岛屿时,岛上日军曾出动有一式坦克的战车部队进行反击,这次战斗是一式坦克在二战中的唯一一次作战纪录。

第七种,三式中型坦克

三式坦克在战后仅仅保存了两辆

三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末期所研制的最后一款量产型中型坦克。此型坦克是从一式坦克改进而来,车体与一式坦克完全相同,战车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一式坦克也完全相同,但炮塔尺寸有所加大同时主炮换装为3式75毫米战车炮,大大增强了这款战车的反坦克火力。这也使得日军具备了与美军后期型M4坦克直面抗衡的能力,但可惜的是这型战车在整体性能方面对美军的后期型M4坦克并无优势。 三式坦克到战争结束前共服役160辆,全部驻守本土,并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战争结束后三式坦克被盟军集中销毁,仅保存了2辆战车用于展示和研究。

第八种,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坦克的性能赶上甚至超越了美军M4坦克

四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末期研发的一款全新设计的以坦克决战为主的新式中型坦克。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反坦克作战,因此性能比美军M4坦克要优越许多,但可惜发展的太晚,战争结束前只完工了6辆,另有2辆准备装备150毫米榴弹炮与150毫米加农炮,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四式坦克基本代表了日军在二战时坦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即便到了战后,日本的61式坦克也有浓厚的四式坦克的影子,不过四式坦克与之前的一式和三式坦克都可视为前97式坦克的变型。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军的一个考察团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来,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将要被改写”。

日军在二战中的坦克制造水平和坦克实用战术可以说要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国和欧洲,它们直到二战快结束时才生产出性能还算过得去的中型坦克。即便如此,我们的反侵略战争也进行的非常非常艰难,难以想象如果日本的坦克可以与欧洲相媲美的话我们的抗日战争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终在盟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特二式内火艇和特二式内火艇怎么加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特二式内火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