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古称龙都、陈州,河南省辖地级市,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周口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春秋时期,周口属陈国,地处郑国与楚国边缘,战乱较多。
战国时期,陈国为楚国所灭,郢都沦陷后,陈国一度也是楚国后期的都城所在地。
战国中后期,日益崛起的秦国开始了统一兼并战争,并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地区。秦代时,周口属陈郡。
西汉时期,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承认部分地区继续存在诸侯国的客观事实。西汉中后期,在郡县以上增设州牧(刺史部),周口属豫州(刺史部)汝南郡。
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与西汉时期基本相似,周口仍属豫州刺史部,陈国。
东汉后期,地方势力逐渐膨胀,黄巾起义之后,国家陷入长期分裂与战乱。三国时期,周口属曹魏政权豫州,陈郡。
三国后期,曹魏在“高平陵兵变”后,朝政被司马氏控制,吴蜀两国相继衰落,统一大势再次出现。西晋取代曹魏后,再次完成统一。地方行政上,西晋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但诸侯国可以拥有数量相当的军队,这给国家再次埋下了分裂的隐患。西晋时,周口属豫州颍川郡。
西晋王朝在完成统一之后,朝政迅速走向腐败,国家很快再次陷入分裂与战乱。内迁到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民族政权,北魏时期,周口属豫州汝阳郡。
南北朝后期,南朝一步步走向衰落,而北朝在陷入分裂之后,西魏(北周)集团由弱变强,掌握了统一战争的主动权。隋朝建立后,再次开创大一统的局面,并且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隋代时,周口属淮阳郡。
唐代时,在隋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设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行政管理。周口属河南道,陈州。
北宋时期,地方行政上实行路、州(府)、县制度,并大力削弱地方军政与财政力量。周口属京西北路,陈州
靖康之变后,北宋王朝灭亡,宋室残余南渡长江建立南宋王朝,黄河流域被金朝占领。地方行政上,金代沿用了北宋的制度,周口属南京路,陈州。
元朝建立后,疆域空前辽阔,在地方行政上,元代继承了两宋的制度,并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元代时,周口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陈州。
明代时期,对前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行省,与此同时改称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以示与前代的不同。明代时,周口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陈州。
清王朝建立后,大部分制度都沿用了明代的体制,包括地方行政制度。清代初期,对行省边界再次进行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周口属河南行省陈州府,地名周家口集。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