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好听又特别的男孩名字(许姓男孩名字独一无二)

昕阳小编 93 0

许姓好听又特别的男孩名字(许姓男孩名字独一无二)-第1张图片-昕阳网

绘图/王伟宾

□冬夏

“字圣”许慎的故里在漯河。对漯河的走访,是从一个八十岁老人开始的。

她叫俞景娥,是漯河市许慎小学的河南省特级教师。老人腰弯背驼,但讲话声音脆亮、中气十足,名师范儿犹存。她说:“我这辈子,能有点成绩,就是源自许慎。”

许慎小学原是漯河市源汇区人民路小学。1978年,学校选派俞景娥等老师去外地学习,回来后开始“集中识字——提前阅读”的教改实验。没有现成教材,俞景娥想起老乡许慎的《说文解字》。“我花了两个月的工资50元钱,在北京琉璃厂买了本《说文解字》。用许慎的六书之法编教材,先编基本字,后来在基本字上加偏旁部首。教材编好,自己刻蜡版油印,编了两年教材,刻了两年蜡版,最后教材结集成册。”俞景娥回忆说。

源自《说文解字》的自编教材,让俞景娥带的学生两年能认识、默写2000多个汉字,进入提早阅读,班级里“成了书的海洋”。小升初考试,全漯河市前10名学生,俞景娥的学生占了7个。这批学生,后来成才率很高。

完善这套自编教材,俞景娥用了10年。后来,俞景娥还参与了全省教育系统“集中识字”的推广工作。1991年,漯河市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许慎文化研讨会,俞景娥讲述了用《说文解字》教孩子的实践,她说:“《说文解字》,古为今用,更有生命力了。”

台下专家掌声不断。

在与会专家倡议下,这所小学不久后更名为许慎小学。

许慎小学自此之后,以传承许慎文化为己任,大力弘扬汉字文化。校园内,塑有许慎雕像。学校走廊上,张贴的是《说文解字》中单个字介绍,将许慎“六书之法”(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用最简洁、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

许慎泉下有知,知道他一生心血打造的经典,通过俞景娥等老师,在许慎小学、在他的故土薪尽火传,也会心中大慰吧。

现在的漯河城,是“中国汉字文化名城”,它有高水平的国际汉字文化研讨会,有10万平方米的许慎文化园,城内以许慎命名的道路、建筑、文化设施比比皆是,与之相关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市民及中小学生,受到许慎文化熏陶,不断提升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家王蒙曾言:“如果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从这一点而言,对许慎的重新学习,以及对《说文解字》的深度解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生前寂寞身后哀荣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漯河召陵区)人。他是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历30余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编撰科学的字典《说文解字》。自此,繁多复杂的汉字实现了形、音、义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后世尊他为“字圣”“文宗字祖”。

许慎生前是“汉孝廉”(被推举的士子),《后汉书》上仅留下85个字的记载。当年,他的巨著《说文解字》稿费,是“四十匹布”。许慎逝后,《说文解字》几乎成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历朝研究《说文解字》者大有人在。至有清一代,大家层出,学者们对其推崇达到顶峰。许慎可称生前寂寞身后哀荣。

俞景娥30年前来过许慎墓地,她说,只有一个大土冢子,周边有4棵柏树,一棵歪三棵直,还有座石碑。

30年后,漯河人在许慎墓的基础上,建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许慎文化园。

来到许慎文化园,穿过汉字大道,拜谒过字圣殿,游览过叔重堂、说文馆后,直奔园区北边许慎墓。

茂盛的松柏丛中,掩映着许慎墓。冢高5米,周长33米,其上封土成圆丘,为了保护墓冢,在底部砌筑了五层麻石。墓前三通石碑,一通是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郾城县(古代此地归郾城县所管)知县荆其惇重修许慎墓所立石碑。一通是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郾城县知县温德裕所立“汉孝廉许公之墓”碑。还有一通是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知县王凤森所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前两通碑,都与重修许慎墓相关,后一通,略有不同。

“许夫子从祀文庙”碑,碑额篆书为“百世之师”,正文为寸楷(方寸大小的楷体字),叙述许慎作《说文解字》的缘由、功绩,以及修建从祀文庙经过,郾城县学官向河南学政提申请,请求建许慎“从祀文庙”,上级部门批准后,学官将许慎牌位供在文庙附祀。

这三通碑作为文物遗存来看,在河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不够老也不够有分量”。但因许慎墓“没有异地纠纷争夺,确实无遗就在这儿”,它顺顺当当评了“省保”,又升了“国保”。

离许慎墓不远有许庄,村人以许姓居多,村人世代相传他们是许慎后裔。

距许慎墓百米处的字圣殿,常有各地小学生举行“开笔礼”仪式。开笔礼,俗称“破蒙”,是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称谓,是人生“四大礼”之一。

两年前初夏艳阳下,曾目睹过字圣殿前的一次盛大开笔礼。字圣殿前,陈设若干矮矮几案,案上陈列笔砚,一张红纸上书写着“破蒙启智”,风吹红纸啪啪响。

数十稚童,女孩着粉色汉服,男孩着青灰色汉服,正衣冠,行大礼,眉间点朱砂痣,击鸣志鼓,描红开笔,大太阳下,小学生们在繁复礼仪中,慢慢地变得庄敬恭肃。这会成为他们童年记忆中难忘场景吧!

许慎文化园东侧,有极长一道碑廊,将《说文解字》全部刻写了出来。

碑廊内,还有多通经典字碑,有一通碑,刻着甲骨文大家董作宾的一首甲骨文集词,意境优美,书法潇洒,“风片片,雨丝丝,一日相望十二时,奚事春来人不知,花前又见燕归迟”。甲骨文作为象形文字,其美,直指人心。

不能不感谢许慎,有了《说文解字》,我们才能认识秦汉小篆,辨认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和战国古文,“要不然,甲骨即便被发掘,今人也无从辨认。”语言学家王光汉称。

漯河市区内,还有许南阁祠,相传许慎生前曾任职“太尉府南阁祭酒”(丞相府属僚,出入南阁的首领),后世称其许南阁。祠堂始建于清,现仅余一进过厅,被辟为许慎纪念馆。

“许慎纪念馆”馆名,是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亲题。过厅展柜内,陈列着《说文解字》不同版本和历代研究著作等。

◎一生心血换得﹃四十匹布﹄

《后汉书·儒林传·许慎传》,仅有85个字,对他进行了简要介绍。许慎生性质朴厚重,年轻时广泛学习经籍,经学大师马融推崇敬重他,当时的人都说“五经研究没有人能超过许慎”。许慎做过郡县功曹(州郡长官的助理),“举孝廉”,再次提升为洨长(洨县为古县名,在今安徽固镇附近。洨长即洨县令)。他去世于自己家中。当时,许慎认为各家对《五经》解说混乱,自己写了《五经异义》,又写了《说文解字》十四篇,被世人传阅。

《许慎传》中,其生卒年月皆无,后世专家说法多种,《辞海》记载其生卒时间为“约58-约147年”。宋代史籍《太平御览》称:许慎成年后,“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

东汉实行从郡县官吏中举荐“孝廉”补充官员,许慎当选。

有史籍称许慎后来入京为“太尉南阁祭酒”,成为古文经学大师贾逵的学生,学习古文经学。当时,“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互不相让。今文经用汉隶所写,古文经用战国东方六国文字所写。自西汉以来,“今文经”占统治地位,“古文经”被排挤。

许慎在《说文·叙》中讲,(今文经学派)只凭隶书笔画,臆测文字起源结构,诸生认为文字不变化,隶书自古而然,把长字(繁体字。以下均同)说成“马头人”,把虫字说成“屈中”。甚至出现狱官断案,为接受贿赂,恬不知耻地讲,苛字隶书写法,本来就作“上止下句”,意思是把你扣下(止),向你索取钱财(句)。

许慎认为,“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为驳斥“今文经学派”,许慎根据先秦经传,搜集籀文(即大篆)、六国古文、小篆等,分门别类,引经据典,据字形分析解释每个字的形体结构、读音以及字的本意。

他耗时16年,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完成《说文解字》初稿。

《说文解字》写成后,赶上儒学低潮期,不适合公之于世。许慎开始了漫长的修改,20余年后,在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书定稿。同年九月二十日,在家乡养老的许慎,派儿子许冲将书稿献给皇帝。同年十月十九日,皇帝“赐布四十匹”。

许庄人回忆“许慎献书”,有生动描述:“儿子套了个牛车,装了冒高冒高的一车竹简,进了京。书,是许慎死了以后才出的。”

历史学家范文澜称:“这部巨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经训诂之大成,对不懂文字形义、依据隶书穿凿附会的今文经学来说,是严厉驳斥。”

“四十匹布”,许慎一生心血。

◎﹃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

美丽的中文,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汉民族心灵有了寄托。许慎编撰《说文解字》,将汉字整饬得各有世界。

比如“目”字,许慎曰:“人眼。象形。重童(瞳)子也。凡目之属皆从目。”目义为人眼,象形字,中间的两画表示眼珠轮廓。从目表示看的字眼,如“眼睛眩睫盼睨眺瞟睹看”。一个看的动作,就这般风情万种。

王力称:“许慎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山鼻祖,《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认为,一千多年来,没有一部文字学著作能够真正超越《说文解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宋均芬盛赞许慎“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人”。此种评价,不过分。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字典,第一部大型英语词典面世,比它晚了一千五六百年。

许慎用近40年时间写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做学问。“他身上具有近现代学术的很多精神,比如求真务实、兼容并包、发展创新。”陕西师范大学赵学清教授撰文称。

《说文解字·后叙》中称:“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精确的数字,缘自求真务实。许慎时代,有不少学者具有此种精神,汉代学术被称为汉学,在中国学术史上影响深远,一直到现在还有大批追随者。“求真务实”是重要原因。

许慎《说文解字》,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意。“许慎的很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许慎写作过程中,还能兼采众长,吸收各家说法。”赵学清说。

从地域文化建设上看,许慎文化,对中原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说中仓颉造字在中原,最早的成系统汉字甲骨文,出现在中原。至今我们仍在使用的规范性汉字“宋体”诞生在中原,著名的活字印刷术也诞生在中原。以许慎为代表的汉字文化,更是其中杰出代表。这些,都是今天中原文化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原动力。

汉字,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都有很深影响。历史上,日本借助汉字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文成为诸多外国家长最想让孩子学习的、“未来最有用”的语言。

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加强许慎文化的宣传,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对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都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