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在IT领域,很多大人物都曾对未来进行过预测。1943年,IBM的创始人Thomas Watson预言:“我想全世界大概需要5台计算机。”1981年,比尔·盖茨说:“640KB内存应该对任何人都足够了。”但技术的发展速度总是超越人类的想像。
作为全球拥有专利最多的公司,IBM近10年来,仅专利授权的收入就达到100亿美元。日前,IBM中国研究及开发部总经理王玮博士,就技术的新发展、新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第一,在基础技术领域,每1000美元可购买到的计算力正在呈指数增加,这个势头丝毫没有停止的趋势。
这些基础技术中,超级计算的发展尤其迅猛。1997年,当人们看到IBM的IBM Deep Blue(深蓝)与象棋大师对弈获胜时,很多人惊呼:电脑打败了人脑!但是,科学家研究表明,深蓝的计算能力只相当于蜥蜴大脑的计算能力;2006年,IBM Deep Blue/P将接近人脑的计算力;到2015年,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与人脑差不多;到2020年,PC机的计算机能力将与人脑相似。
与人脑进化过程相比,计算力发展到与人脑相当的状态,只用了10年~15年。而那么多的计算力,人类甚至还不知道拿它来做什么事情!
存储技术发展也极为快速,存储的单位价格呈下跌趋势。其中,在客户端(如机顶盒)的存储技术发展最快。另外一种是把存储技术用到服务器端。由于存储摆放的位置不同,用户对存储的模式、带宽、保密安全等的需求也不一样。另外,存储的密度将不断提升。将来,一盘录像带里面将不只有一部片子,而包括几百部影片。
IBM认为,CMOS的未来发展将很难预测。因为,CMOS设备性能将继续迅速改进,但是需要另辟蹊径。现在,芯片已经缩到很小了,继续缩小体积的可能性不大,可以通过整合方式,比如采取新的材料,或者新的结构。很难预测其进程的节奏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将继续推动性能的改进。
新的基础技术发展得更快、更好、更便宜,并将从多方面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比如,高带宽走进家庭,让普通消费者拥有与公司一样的带宽;存储的价格变得比纸还便宜;将计算能力使用在衣物等饰品上……基础技术的不断更新,将带动应用、协作以及运作力的更新和改善。
第二,硬件趋向模块化。
首先是服务器正逐渐向模块化发展。例如,一家中型公司本来有5台服务器,现在,这5台服务器的功能可以用一个刀片服务中心来替代。
在服务中心,有Intel的芯片、IBM的Power芯片、Linu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还有备用的操作系统,这些都是模块化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台式机硬盘将迈进企业应用领域;其次是存储可能做成方块状,即集体智能砖,这种形态将在节省能耗、降低噪音上优于传统的存储设备;第三,由于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嵌入系统将得到普及,出现可编程的嵌入式设备。而开发出与这些设备相关的、高质量的软件将成为技术领域的一大挑战。
第三,“随需世界”的出现。
IBM认为,“随需世界”最关键的技术是整合,目标是提高生产力。企业通过整合,横跨其内部的各业务流程,以及与关键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即所谓整合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对客户需求、市场机遇以及外来威胁,迅速作出反应。
随需应变运作环境的特点是虚拟化、开放式标准、自主性和整合。随需应变的环境就是虚拟计算机,网格计算是虚拟计算机的一部分。据统计,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利用率常常只有25%,Unix服务器利用率则只有10%。所以,利用网格将闲置的计算力资源整合利用,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又一个趋势。
第四,机器生成数据的爆炸将引起数据可用性的忧虑。统一数据存储及处理标准的XML的出现,标志着数据库技术的一个重要转变。异质的数据整合、分发,将发展成为今后技术上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第五,商业的顺应力。近几年来,安全缺陷报告持续增加,缺陷渐趋于失控状态。网络攻击的复杂性增强,而入侵却愈来愈简单。另一方面,数据恢复的时间将取决于成本、整合复杂度和距离。
相关背景
IBM非常重视在中国的研发。1999年,IBM中国研究及开发部的前身IBM中国研发中心成立,现在有500名IBM软件工程师、600多名合作伙伴的软件工程师。研发中心的任务之一是将技术和开发方法转移给本地的合作伙伴。开发领域包括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流程整合、普及运算、Linux等。
IBM中国研究及开发部是IBM全球八个研究中心之一,每年都会对未来技术进行一次预测。IBM最近认为,未来技术会向5个方向发展,即基础技术的新发展、模块系统、“随需世界”的出现、数据爆炸和商业的顺应力。IBM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帮助IBM往前看。
未来数字货币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已经更多地融入世界,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同时又以世界的视野推动了国内的改革,在全球化潮流中推进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据估计在本世纪中叶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不是梦想!毕竟,中国要成为一个有素养的、能够纵横捭阖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标签: 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