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杜牧〝李杜泛浩浩〞,北宋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南宋陆游〝濯锦沧浪客(杜甫),青莲澹荡人(李白)〞,我们看到杜牧、苏轼、陆游等人,将李白与杜甫并称 。首次将李白杜甫并称的出处,到底是韩愈的《调张籍》,白居易的《与元九书》还是元稹写给杜甫的墓志铭呢?
答案:都不是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作于元和十年到十一年(815――816年间)。
白居易《与元九书》作于元和十年(815年)被贬江州司马之后,〝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元稹给杜甫写的墓志铭――《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作于元和八年(813年),即杜甫魂归冥界43年之后。墓志铭中称〝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旧唐书·杜甫传》称〝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有人说杜甫本人在生前就将自称与李白并称了,证据就是杜甫在大历五年(770年)写的〝【李杜】齐名真忝窃『愧得其名』,朔云寒菊倍离忧〞。我们不要忽略这首诗的题目叫《长沙送李十一(衔)》,且〝李杜并称〞也不是李白杜甫的专属,除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外,〝李杜并称〞至少还有李固和杜乔,李云和杜众,李膺和杜密。?杜牧笔下〝喜无李杜诛,敢惮髡钳苦〞的〝李杜〞,指的是东汉末年党锢之祸的相关人物――李膺和杜密。
我们知道大历年间(766――779年)李白杜甫诗格未行,〝李白杜甫并重〞起码是贞元年间【注:唐德宗年号,始于785年】的事情了。杜甫这首诗用东汉李固和杜乔、李云和杜众、李膺和杜密等人〝李杜司职,朋心合力〞的旧事为喻,?表示自己此时的境遇和李衔相提并论,实在是受之有愧。
南宋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将〝李杜齐名真忝窃〞,解为〝李白杜甫〞齐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不排除当时李衔把杜甫和李白相提并论,杜甫表示受之有愧。清代顾贞观《金缕曲》反用了杜甫〝李杜齐名真忝窃〞这句诗:〝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清瘦,曾不减,【夜郎】僝僽〞。由〝杜陵〞和〝夜郎〞可知,顾贞观所理解的〝齐名〞是指李白和杜甫,明显是受到《后村诗话》的影响。
早于813年将李白杜甫并称的有:皇浦湜于元和七年(812年)写的〝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孟郊于元和六年(811年)写的〝可惜李杜死,不见此狂痴〞。
韩愈一生曾多次提及〝李白杜甫〞,《送孟东野序》【注:东野是孟郊的字】中是将李白杜甫二人与多人并述,〝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韩愈将李杜二人并称的有:元和元年(806年)9月与孟郊联句中的〝蜀雄李杜拔〞;806年9月《荐士》中的〝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806年3月《感春四首·其二》中的〝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大历年间(766――779年)考中进士的杨凭在《赠窦牟》(一作窦洛阳牟见简篇章、偶见佳句)一诗中,写有〝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的诗句。杨凭生卒年均不祥,有人凭借某度资料〝约贞元四年(788年)在世〞,断定杨凭这首诗一定早于韩愈806年写的《荐士》等诗作。
元和四年(809年),杨凭曾被御史中丞李夷简弹劾。此外,窦牟的墓铭志是韩愈所撰,记载〝元和五年(810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转洛阳令、都官郎中、泽州刺史……〞。杨凭称窦牟为〝窦洛阳牟〞,一定是在他转洛阳令(810年)之后,由此推断杨凭诗中的〝李杜并称〞,的确比韩愈于元和元年(806年)写的《荐士》等诗作要晚。
我们继续向前追溯:韩愈于贞元十四年(798年)2月,写的〝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元稹于贞元十年(794)年,写的〝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李杜〞指李白杜甫,〝苏张〞指燕许大手笔苏颋和张说。
将李白杜甫并称的人,目前【貌似】最早可以追溯到元稹。留下句〝算来真是风骚将,【李杜】坛边好策勋〞的冯伉,不是唐代卒于元和四年(809年)的冯伉,而是宋初与王禹偁有唱和往来的冯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