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只知道有劳动人民文化宫而不知有太庙,不知哪一天忽然发现这常来的地方原来叫太庙。按一般古代规矩,凡“太”字在前的都与皇帝直接有关系,比如太上皇、太后、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太庙显然是皇帝为祭拜祖先营建的庙宇。
庙一般盖在殿前,表示尊重先祖,秦汉起就逐渐形成定制,左祖右社,比如紫禁城,出午门面南,左手太庙右手社稷坛,面南尊左,将太庙设置于此符合祖制,明清两代至少二十几位皇帝都在此祭典过祖宗,表明自己的血脉正宗。
太庙盖得宏大,比紫禁城三大殿之首太和殿还大,太和殿高近27米,太庙高近32.5米,差距5.5米,这使太庙的体积比太和殿多出8600立方米,所以你只要走进太庙大殿,看见素雅粗硕的楠木立柱,立刻知自己渺小,想必当年营建太庙时,皇家也做了周密的考虑,让后人知道对祖宗敬畏。
太庙主殿采用明清两代宫廷建筑最高等级——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百姓俗称四大坡,外行一听也懂,坐落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上,汉白玉石栏围绕,庄重肃穆。皇帝大祀时亲自祭拜,普通人连看的机会都没有。今天门口买张票就可以进去了,也不管什么仪轨,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多数人去看个热闹,殊不知太庙的核心价值观是“敬天法祖”,敬重上天,效法先祖。过去皇帝与百姓都懂这个理,所以太庙是历朝历代皇家的精神家园。
帝制灭了之后,太庙就显得无用了,改名叫了“劳动人民文化宫”,这名字改得奇妙,早年间劳动人民上不起学都没文化,到皇家宗庙来一趟熏陶熏陶,就会多少沾点儿文化仙气,这文化仙气今天已将明清庄重肃穆的钟鼓齐鸣,韶乐悠扬潜移默化地变为每天清晨的吊嗓踢脚,外加大妈的健身热舞了。
2015.9.30
雨后的太庙
太庙大殿内素雅的楠木立柱,全国第一。
粗硕的楠木立柱直径约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