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奖励法(代币奖励法是谁提出来的)

昕阳小编 170 0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足”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定、给予处分等;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暂时隔离法: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代币奖励法(代币奖励法是谁提出来的)-第1张图片-昕阳网

关于“代币奖励法”的一点思考

所谓“代币奖励法”就是指把奖励结果用虚拟的货币量化,完成规定的事项后就获得规定数量的代币作为奖励。两年来,我的班级也一直在使用代币制。

我们共出版了三种糖纸币。说起来,糖纸币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糖是甜蜜的,希望大家沉浸在这种班级氛围里,心情也是“快乐甜蜜”的。糖纸币的图案也是每一次都有更换的。第一版糖纸币是相对单调的,只印着一些简单的花纹和面值,它的面值是不确定的,有时是100,有时是200,甚至有时是500。由我随机手动修改,随意性较强,于是在期末出现了班级内的通货膨胀。第二版的糖纸币印着一个可爱的奥特曼,它的姿势引得孩子们纷纷发笑。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他仿佛准备变身,配上“巴啦啦小魔仙变”简直绝配。而且它的身形是动漫画的,被改动过的他身体只有两厘米左右,配上那个酷酷的姿势,显得整个身体不那么协调,令大家觉得又可笑又可爱。它的面值只有一糖纸,这少的可怜的身价,与上一版糖值进行对比,孩子们不禁又想大笑起来。而第三版塘纸币,也就是我们现在手中的这一款,还是那个漫画版、熟悉的奥特曼。但这一次,他不是要变身,而是飞向天空,向天边冲刺……用孩子的话说,这三版糖纸币潜移默化的记录着我们的变化。大家觉得更像是第二版和第三版糖纸币的化身,从刚开始,学会技能并准备应用,到后来学会了许多本领,更进一步,向着梦想冲刺。

关于糖纸币的使用,我在班级是这样实施的:

一、建立加减分制度。

加减分制度细化到学习、纪律、卫生、小组合作等各方面。获得糖纸币的途径分为个人获得和小组共得两种。制度建立后便开始实施。每天根据孩子们的表现给予相应数量的糖纸币奖励和扣罚。黑板上右侧设有小组评价栏。根据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清况和作业情况,午写夕会的纪律以及小组值日情况加减分。每天总分前三名的小组,全组成员均可获得相应数量的糖纸币。

[if !supportLists]二、[endif]代币法的执行

学生可以用相应数量的糖纸币兑换不同的奖励卡。如10糖纸币可以兑换一张免订正卡,20糖纸币换一张免作业卡。40张糖纸币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同桌一周、50糖纸币可以免请家长一次等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换取适合自己的奖励,从而享受一定的优待。

每当年级有什么讲座每班限定几名同学参加时,我们也会采取拍卖门票的方式,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糖纸币换取门票去参加讲座。用这种方式代替老师的指定,避免每次机会都分给班里固定几名好同学。这样的方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感受到老师是平等的,只要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有机会。而拍得门票的同学也会更加珍惜这次讲座机会,认真聆听,满载而归。

每周一下午都会安排孩子们最喜欢的抽奖环节。同学们可以用5糖纸币换取一次抽奖机会,奖箱里放有目前通用的各种奖卡,至于抽到什么,那就看你的运气里,当然一不小心你也会抽到一张画着大大笑脸的空卡。

[if !supportLists]三、[endif]代币法的优点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孩子,先别着急吃棉花糖》,里面提到一个重要观点叫做“延迟满足”。代币奖励法通过代币的积累,换取某种强化物,可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想要得到的东西或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情况下都能立刻得到满足,久而久之,稍有不满足就要大发雷霆。在代币奖励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事先约定,代币数量不够时就不能换取奖励物,因此发脾气也没有用,必须慢慢积累代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得到了提高,意志力也得到了锻炼。

五六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变强,在代币实行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在制定规则前,我会提前和学生沟通,问清楚他们的需求,让孩子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然后投其所好的设定他们喜欢的奖励。很多时候孩子叛逆,并不是针对事情,而是不喜欢老师或家长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所以协商的方式肯定要比命令有效得多,这样也便于今天规则的有效实施。

[if !supportLists]四、[endif]代币法的缺点

在将近两年的实行过程中,这种方法的一些缺点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班里先后出现过偷拿同学奖卡、自己模仿老师签名伪造奖卡等现象。虽然问题都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但孩子们的异常行为也从侧面提醒我去反思这种方法是否也有弊端。

例如每学期开学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段时间过后班里便出现了“贫富悬殊”的现象。多数的学生在卡包里装满了糖纸币,而少数学生只有区区几个,甚至一个也没有。那么代币奖励法对这一部分学生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游离于机制之外,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急时察觉,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制定适合他自己的目标,正所谓目标太简单,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达到,渐渐就会失去兴趣。但又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学生会失去努力的动力和信心。

一点思考:

一、多学理论很重要

一开始想出这些方法纯属自己觉得有趣,后面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再调整,整体下来随机性较强。后来慢慢读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才明白原来这种方法叫做代币法,是一种心理学行为疗法,既可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还能培养适应性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斯金纳提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而他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

(一)正强化指给予愉快刺激,行为频率增加;如学生上课举手发言,老师表扬了他,后来他举手发言的次数增加了,这个就是一种正强化。

(二)负强化指撤销厌恶刺激,行为频率增加;如放学后小明主动写作业,妈妈就免除了他不喜欢的家务活,他以后放学也会主动写作业,这就是一种负强化。

(三)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如上课时学生有小动作,老师批评了他,以后上课他的小动作变少,这属于惩罚。

(四)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反思过去的做法,用到的大部分是惩罚。而惩罚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孩子行为出现的频率。如果长期用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绪,其实可以适当的用强化来代替,增加你希望他出现行为的频率,多给孩子一些正向的引导。用清楚的指令告诉给孩子听,你希望他怎么做。

[if !supportLists]二、[endif]避免随意性

在过去的实行过程中,我最大的问题是有时过于随意。例如某位同学今天做了一件在我看来特别生气的事,我可能会随口说扣他10张甚至20张糖纸币。而这样的惩罚是没有依据的,有时也会造成被惩罚的孩子心里觉得难以接受。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老师希望同学能够严格遵守规则,同学也同样希望老师能够避免“专权”。有时我们可以平心静气的想一想,你随口扣的那些糖纸真的是按照约定扣除的吗?还是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惩罚不可以是教师的随意行为,这就要求在代币奖励法的制定时,做到要求明确、细化,如何得到代币和没收代币都要具体说明,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张贴于班级显眼处公布于众,做到公平、公正,有据可依。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代币的本身是一种行为刺激疗法,这种方法刚开始有效,会不会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本来应该做的事,不给点刺激就不做了,还得不断提高刺激量,这样孩子就会变得“贪得无厌”。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真完成某一件事,而不是带着其他目的,这是我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如何赋予代币制班级文化内涵

记得上次听项目式学习案例汇报,附中一位老师汇报的“小秋”让我印象深刻,那么我是否可以仿照她的部分做法,将这种富有内涵的班级文化和我的班币“奥特曼”结合起来,让代币制在实行的过程中除了有硬制度外还兼备软文化,这同样是需要继续学习和思考的。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化刺激,让学习行为不断的发生。

2、代币奖励法。

可是适当给孩子一些奖励, 可以是象征性的,比如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

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

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孩子很少出现家长所期待

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4、示范法。

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

5、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让孩子的行为更加的正确。

6、自我控制法。

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 以改善自身行

为。

行为治疗的主要特点是:

1、治疗的目标是改变人的行为。

2、以行为原理为理论基础 。

3、更强调针对当前的行为、环境及事件,而不过分追究其过去的经验。

行为治疗的历史发展:

1、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成为行为主义诞生的标志。

2、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次提出行为治疗的术语。

3、到了70年代,行为治疗在整个心理治疗领域中被誉为第二势力。

行为矫正,有些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对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理应向这些大师致敬,1902年,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普洛夫开始进行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代币奖励法和代币奖励法是谁提出来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代币奖励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