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一、作者名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小坡的生日》、《四世同堂》、《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短篇小说《赶集》,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二、背景链接
《济南的冬天》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三、字词梳理
(一)生难字:
伦敦(dūn) 响晴(xiǎng) 安适(shì) 着落(zhuó) 慈善(cí) 镶嵌(xiāng)
一髻儿(jì) 肌肤(jī) 害羞(xiū) 秀气(xiù) 狭窄(xiá) 宽敞(chǎng)
绿萍(píng) 贮蓄(zhù) 水藻(zǎo) 澄清(chéng) 空灵(líng) 地毯(tǎn)
单单(dān)
四、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①):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同北平比:无风声
同伦敦比:响晴
同热带比:温晴
第二部分(②—⑥):具体描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山水景色,突出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阳光下的老城:温暖、舒适、小摇篮
小雪后的山:娇美、秀气
雪后的村庄:素淡雅致的水墨画
冬天的河水:空灵的蓝水晶
第三部分(⑦):总结上文,写作者总的观感。
五、结构框架
六、文章主旨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等,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七、重点难点
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能不能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不能。这样的结尾点了题,和标题相比在结构上又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因为文章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所以文末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感受。
八、写法借鉴
1.抓住特点,妙用修辞。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转品、示现、迭现等。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一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摹了景物的姿态:此句中,还使用了反问。反问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这句用商量的口吻,让人倍感亲切,好像是与人面对面的交谈,又像是在征求意见,但答案是不言而明的,饱含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用反问句而非一般的陈述句,增强了语气,使感情得以完整抒发。
2.层次清晰,中心突出。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温晴”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通过对比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分写中都扣住了“温晴”这一特点;最后总结全文,抒发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布局使得文章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九、素材积累
描写冬天的诗文名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5.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十、语法常识:比拟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例如: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
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