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哪一年(安史之乱是哪一年评定的)

昕阳小编 130 0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

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12月16日,结束于763年2月17日。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政治内战。安史之乱是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安置之乱历时共7年2个月,这场内战最终平息打垮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但同时也打垮了唐朝。这个盛世唐朝从此走了下坡路。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经济矛盾、阶级矛盾这两点。经济矛盾。在开元时期,虽然国家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也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均田制被破坏,百姓没有土地变成流民。而唐玄宗只图享受,不顾百姓的安危,促使内部经济矛盾不断加深。

阶级矛盾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在后期,将朝政由奸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控。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经常争权夺利,而且,西北节度使哥舒翰和安禄山之间关系也十分紧张。在唐玄宗后期,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马嵬坡,安禄山以诛杀宰相杨国忠为名发动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安史之乱是哪一年评定的)-第1张图片-昕阳网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什么?

安史之乱发生在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战争影响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

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

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此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安史之乱是哪一年和安史之乱是哪一年评定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安史之乱是哪一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