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色郑州
百年风雨奋进,红色薪火相传。从马克思主义在郑州萌芽,到抗日烽火熊熊燃烧;从黎明前的黑暗,到新时代的曙光;从诞生“二七精神”的英雄城到崛起黄河岸边的大都市……红色基因,为古都郑州烙下最深刻、最鲜明的印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郑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郑州市档案馆、郑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揭秘红色郑州》,揭开尘封的记忆,为您讲述红色郑州的故事。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这句话在河南省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作为郑州市红色革命的地标建筑,二七纪念塔的双塔造型给每位来到郑州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二七塔背后的故事您了解多少呢?今天的《揭秘红色郑州》,小编将带大家揭开尘封的记忆,为您讲述郑州二七纪念塔的故事。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遭到反动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为抗议军阀的暴行,总工会决定举行罢工。2月4日上午9时,郑州火车站率先拉响三头汽笛,发出罢工的信号。全线所有客货车一律停开,长达千余公里的京汉线陷于瘫痪。2月7日,军阀吴佩孚调集大批军警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工人运动领袖林祥谦、施洋、高斌等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唤起了四万万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长春路更名为二七路,将发生过流血惨案的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以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二七"烈士。1951年,郑州市政府在"二七"广场中央修建了一座21米高的木塔,随着岁月流逝,这座木塔成为郑州人心目中的“二七纪念塔”。
1963年,郑州市政府规划重新修建二七纪念塔,双塔于1971年7月1日正式动工。在当时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条件下,经过200多建筑工人的百日奋战,一座崭新的二七纪念塔屹立在二七广场中央,成为郑州的地标性建筑和城市名片。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为双身并联式塔身,塔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三层汉白玉石栏围绕阅台,逐层缩小,其余11层,每层均有飞檐挑角,绿色琉璃瓦盖顶。塔顶还建有钟楼,有直径2.7米的大钟六面,钟楼顶端矗立9米旗杆,上置红色五角星一枚。双塔内部一边为盘旋楼梯,一边为展室。
郑州二七纪念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庞倩华说:“二七纪念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最独特的地方是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它的平面图是两个相连的五边形,从南边和北边看,它是一个双塔,但从西边和东边看,它又是一个单塔,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二七塔之于郑州,是城市地标,更是一种精神和传承——“二七精神”。百年前,长春桥旁工人们高喊着“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开工”英勇就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时至今日,无数郑州人更在“信仰坚定、忠诚为民、勇于斗争、担当奉献”的新时代二七精神引导下,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 方正
编辑 佳泽
统筹 刘芳、郭涛
呈标签: 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