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o情绪(fomo情绪举例)

昕阳小编 184 0

fomo情绪什么意思

“FOMO”是“FearofMissingOut”的缩写,意思是害怕错过。FOMO情绪指的是害怕会错过即将发生的事情(比如活动和八卦信息等),从而产生焦虑和烦恼。

FOMO情绪在币圈里被提及得最多。在这个圈子里,常有人说,“被套”不可怕,“踏空”才可怕。说这话的绝大多数都是“风险偏好者”。当然,这里面同时也含有FOMO情绪在作怪。

这种情绪往往出现在行情上涨的时候,投资者们开始变得贪婪,担心错过好的投资机会。根据丝绸之路的创始人RossUlbricht的文章,在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基础上,投机市场价格波动背后的驱动力是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情绪影响市场,贪婪推动价格上涨,恐惧使得价格下跌。也就是说,这种FOMO情绪会又反过来倒推市场进一步升温,情绪达到顶点,投资泡沫就由此产生。

保持冷静享有第一流的智慧

昨天从青岛返回,和同事买了些海鲜,下机后,拖着行李箱,从出口取了海鲜,然后各自分开。我一手提着沉重的纸箱,一手拽着行李箱,匆匆买了城际列车,到乘车点等待乘车。

突然一个陌生电话打过来,对方说我拿错了托运行李,让我返回核实。

听到这话瞬间蒙了,弯腰看了下托运铭牌,好像不是我姓名拼音。心慌意乱中拽着行李跑回了托运点。找到工作人员换回了拿错的纸箱,抱歉中再返回乘车。

上机前我们托运了三箱,有两箱没问题,也下意识的认为都合适。归途中回想这件小事,当时怎么如此慌张失去冷静?

总想看到真实的自己,总想自己与众不同,但我们并不像想象的样子。

先从自己想起,我的性格寡淡,笑点少,情绪波动小,典型的ISTJ ,会细致、谨慎地执行好现有规则,但自身缺乏情趣,少生活的感受和体悟。

事情的影响因素有这些:

任何一个单独因素发生,不会有后面的结果,可这些混杂在一起,会让人抓狂。

我们不够冷静,瞬间会想到很多类似场景,可能因为是:

(1)人害怕损失的情绪造成,即FOMO情绪(fear of missing opportunity)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获得100元钱带来的快乐程度远远比不上失去100元钱所带来的痛苦程度。FOMO情绪就是这么霸道,无处不在,无论你多么坚强、多么靠谱,都将不可避免的被害怕损失的情绪影响。即使有一次躲过去了,下一次也逃不掉。扪心自问,面对受损我们是不是或多或少的感到害怕?

遇到事情人就会有这种害怕损失的情绪,情绪上来了,智商就降低了,智商一低,就容易紧张激动,不能冷静,更不能从容应对,形成恶性循环。

(2)归因谬误

归因谬误会有两种可能性,无端灾祸和更多麻烦。

1)可能性1:这完全是无端灾祸

本来该由别人负责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最后却要自己去处理平息。心里当然会感觉到不舒服。

有些在事故中死去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导致,比如重庆公交车落水事件,他们到死,都不知道是谁的原因。这个时候我们会说他们运气太不好,即使有人活下来,也只能这么归因。

同样的事会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当知道明确的因果关系时,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我们要找“替罪羊”。当不知道明确的因果关系时,情绪是比较安静,比较认命的。

2)可能性2:发生意外不会产生更多麻烦

如果处理行李拿错问题的时候,有充足的空余时间,大可不必产生这种情绪波动。因为这时候,给情绪的消化空间是足够的,但在这件事里,情绪没有回旋的空间。

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没得选,要在发车时间前纠正错误。所以大脑会反复提醒,千万不要迟到,一定要快一点。

脑中有两件比较重要而关联的事情时,即使担心迟到对缓解迟到没有丝毫帮助,仍然忍不住会担心、会紧张、会着急。

我们习惯解读冷静是 “人沉着而不感情用事” ,也习惯于被告诫要“遇事冷静”,要做对的事,希望留给别人做事沉稳、有格局的印象。殊不知冷静是种情绪,更够被我们管理和控制,帮助我们高效利用时间并补救遗憾,把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1)接纳情绪、识别原因

遇到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反应,但不管你是哪种情绪应对,我们最先做的一定不是抵抗,而是接纳。情绪宜疏不宜堵,承认情绪正常。

我接纳自己的情绪,我要尽快冷静下来,再想想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影响到哪些地方,还可以怎么解决。识别事情的原因,能快速帮我们理清思绪,做出正确决策。

(2)小技巧找回冷静

很多名人会有些习惯动作,帮助自己遇事时冷静以对。比如小布什在处理紧急事情时会咬嘴唇, 布莱尔在紧张时会摆弄他左手的小拇指, 陆克文会习惯拨弄头发,这些习惯性的动作能缓解紧张、疏导情绪。

除此外,还有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也能帮助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做呼吸练习,每次屏住呼吸3-4秒,然后将气息从嘴中慢慢呼出,重复这样的过程多次,慢慢的你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如果不是时间很急,还可以运用冥想方法,放空大脑,为自己营造一个休闲的场景。

适当运动也有助于疏导情绪,出门跑一会儿步,做做健美操、瑜伽或者肌肉训练,10到20分钟的身体锻炼就可以让人放松。放松下来,脑袋重新转起来,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

通过这些小技巧,将注意力转移,做些习惯的动作,帮助我们找回冷静及时应对。

(3)管理精力

精力就像是汽油对于汽车,燃料不够汽车自然跑不起来。我们要是饥饿困顿,精力就会缺失,也就很难有正向情绪冷静做事。

所以在做很重要的事时,我们会吃一顿好饭,睡一个好觉,在能量充沛的情况下全力以赴。精力对于我们缓解情绪,找回冷静非常重要。

平时很难事事做好万全准备,不妨口袋里带颗糖,失控时吃到嘴里,用甜味鼓起精力,用甜味唤回我们的正向情绪。

情绪发生是我们区别于机器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方法来减少情绪发作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冷静处事,争取让我们同时持有不同情绪时还能抱有不同观念,这不正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吗!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 曹志斌 主创。

白帽: 翟宏英

红帽: 王金

黄帽: 何征

黑帽: 金鑫

绿帽: 张文春 黄亚军

比特币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

2009年1月3日,一名自称中本聪的密码学爱好者,开发出了一套加密金融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人人都可以通过“挖矿”发现数字货币。

这一天,中本聪自己还挖出了50个比特币。

11年后,这50个比特币市值接近300万美元。加上其他比特币,美团王兴推测,理论上,中本聪已是世界首富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没人知道中本聪到底是谁,但他开创的比特币,开始被大众所熟知并悄悄影响世界经济:这个数字货币的价值不断上升,成为越来越多投资客所热爱的交易资产;实践层面它如同中本聪当初的设计初衷一样,正在成为部分交易活动的一般等价物。

比如,特斯拉不仅把比特币视为货币(支持比特币支付车款),也把它视为投资标的。在2月8日,特斯拉投资了总计 15 亿美元的比特币,这部分投资额占到了特斯拉持有现金及其等价物的 7.7%。

从价格来看,确实“要比持有现金好”(马斯克语)。粗略计算,仅仅不到两周时间,特斯拉买入的这部分比特币收益已经高达10亿美金以上,超过了2020年特斯拉的净利润。

炒币收益大于造车收益,特斯拉已经从一家造车公司成为炒币公司。

比特币的大涨从去年美股熔断开始,从最低点的4000美元一路飙升,截至发稿日已经涨幅超过1000%,最高价格达到58318美元。在最高峰时,比特币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市值高于国内所有 科技 公司的市值。

那么,比特币的这把火是如何烧起来的?

共识的形成:从无价值到有价值

早在春节前,马斯克就在美国社交媒体 Clubhouse 中发表观点称,比特币是一件好事,所以,自己是比特币的支持者。

超级网红的振臂一呼,多位商界大佬也随着跟风发表对比特币的认知。

在A股散户心中有重要分量的但斌是坊间最出名的“茅台吹”,他声称旗下基金也开始投资比特币。

相比往常诸年,今年具有舆论影响力的商界名人对比特币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即使是商界的”保守势力“态度也开始转变。

以“老成持重”的印象著称的瑞.达利欧和比尔盖茨,更能代表保守势力对于比特币的看法。

瑞.达利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他被视为对冲基金之王。

他在今年1月时发文谈论对比特币的看法:“比特币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人震惊,整个一过程就像创建一条以信用为基础的传统货币体系。”

达利欧这一看法稍显中立,更多的商业大佬表现出更具有倾向性的态度:比尔盖茨在2月18日时谈了自己对比特币的新认知:“我确实认为,将资金转换成更数字化的形式,降低交易成本。”而在三年前,他曾经对比特币不屑一顾:“如果有简单的方法做空,我会做空。”

除了商界名流,主要机构也开始对比特币的进行背书和认可。

今年 1 月 20 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基金公司黑石旗下的两支基金向美国 SEC 提交了投资说明书。说明书中提到,旗下的某些基金或将参与基于比特币的期货合约交易。

几天后,更为激进的投资机构ARK 发布了2021 Big Ideas,在报告中被散户捧为女版巴菲特的ARK创始人凯瑟琳伍德女士在15个章节中用2个章节阐述了比特币的基本面以及机构配置比特币的分析,根据ARK的预期,未来比特币将成为众多机构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迎接比特币的将会是星辰大海。

鼓吹上市公司去把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当然是投资机构的一种策略,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提前“埋伏”会有接盘侠。

截至2月19日,ARK旗下的ARKW持有876.98万股灰度基金,根据区块链媒体区块律动的测算,ARK仅仅是在今年的浮盈就有2.47亿美元。

这就像A股中抱团买茅台股票的公募基金一样,华尔街的机构也开始对持有比特币进行抱团。持有比特币的交易员开始被人“尊敬”,如同A股中持有茅台的基金经理不再被散户鄙视。

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资产和另类资产,在早期没有供机构持仓的基础设施,17年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比特币经纪人和托管商服务于机构,金融基建的完善支持了机构们对比特币的投资。

投资之后再进行呐喊和宣传,是华尔街的一贯策略。

资产的形成,源于共识。

古代的贝壳以及黄金白银成为一般等价物时源于大家都愿意承认它是稀缺的、以及不具备功能性的。钻石成为众人推崇的求婚必备品,源于大家相信它是稀缺的,能够代表爱情,随着不断实践,“钻石等于爱情”从故事变为事实。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传递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是相信故事的,相信皇帝的“君权神授”,就有了上千年的封建 社会 存续。

从这种意义上,上市公司的定价其实也是故事:人类相信商业组织永续存在,所以才发明了DCF(现金流折算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定价。这些资产定价公式通过商学院的普及不断传递,让公募基金和散户都获得共识。

在原始 社会 ,人们相信大祭司讲的神话故事,开始有了社群和族裔的概念。 当商界名人和机构开始对大众说“我相信比特币故事”,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种“无价值”的数字货币开始“有价值”。

稀缺、FOMO情绪以及供需

商界名人和机构的空前一致的看多情绪,已经加速传染给散户群体。

从今年1月份开始,刚开始接触比特币的高明轩就开始在好友圈打听谁有熟悉的USDT购买渠道。

USDT在圈子里被简称为“U”,是用法币(美元或者人民币)购买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的中介虚拟货币。

数字货币交易所里只支持币币交易(即用数字货币A去购买数字货币B),如果想在数字货币交易所里购买比特币,首先要在场外买入USDT。

USDT通常会被戏称为电子美元,和美元的兑换关系是1:1,但在兑换的时候由于是在场外交易,通常会出现溢价和折价。 如果投资者情绪高涨,要高于美元价格。

2月22日晚,比特币从最高的5.8万美元跌到4.7万美元并没有阻拦市场投资者的热度,在某交易所软件中,USDT的价格从短短一周内从6.45元涨到了6.56元。

实际上,交易所往往会提供很多售卖U的卖家信息,直接转账给对方的银行卡即可兑换,但没有见过面且没有担保的交易总是令人不安心。

由于找到合适的卖家,自称“性格谨慎”的高明轩只好放弃了这次比特币的购入。

高明轩仍然想要去找熟人去购买USDT,但随着比特币的行情持续新高,很多手持USDT的比特币炒家已经不愿意转手给他人,他们更愿意持有以便随时进行比特币交易。

他最终用6.50元的价格兑换了USDT,即使比特币恢复到1月29日的价格,他手里可以买的数量也要比之前减少了。

他担心踏空。

高明轩的这种情绪被币圈市场称之为FOMO情绪。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 在市场呈现上涨趋势时,投资者往往担心踏空而不断加仓,继而造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FOMO情绪进一步扩大。

散户的FOMO情绪助长了比特币市场的火热,但从2020年疫情开始的比特币牛市的主要原因最开始来源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放水”以及灰度基金不断在市场中吸筹。

主要经济体的大放水,让“持有现金”和其他固收资产变得不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在2020年3月,被视为全球流动性重要指标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低达到0.5%,全球范围内的核心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在疫情期间出现了全球范围的机构抱团现象:A股的白酒股、美股五大 科技 股(Facebook、Amazon等)。

稀缺的比特币成了“资本”的另一个流入之地。去年新冠疫情导致很多境外国家出现了短暂的动乱局面,而比特币拥有交易方便、打破资金跨境流通以及流动性高的特点,被全球买家视为”可以避险的资产“。

比特币的交易门槛稍微高,但优势却很多:365*24小时不间断交易,流动性甚至要高于股票。

相比不断开足马力的美元印钞机,比特币在数量上具有稀缺性,在理论上这种虚拟数字货币只有2100万个,目前已经有85%的被挖出。由于总量上存在上限,数字货币的价格更多取决于供需和相信它价值的人的多寡。

曾经在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工作过的牛骏峰现在在数字货币交易所工作,他认为 :“股票资产在牛市来临时,其实也是投资者在用不同的资产定价公式来安慰自己,当所有定价公式都显示太高的时候,就不谈估值了,谈资产的供需。”

比特币供需因素主要被一家名为灰度基金的信托基金影响。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信托基金管理加密资产,它允许投资者把自己手里的比特币入金到信托里,但这个兑换是单向的,投资者不支持赎回,需要锁仓。形象地说,“灰度”在扮演一个只入不出的比特币“饕餮”的角色。

它并不需要动用自有资金就能不断拿到市场中的比特币,在上个月灰度基金持有高达60.68万枚比特币。

熟悉股市的朋友就可以看出来这件事的逻辑: 这是一个公开的庄家,市场上可流通的比特币由于它的存在而不断减少。

众所周知,庄家影响价格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控制供给。

在区块链圈子里有句段子,比特币在市值低迷时被称为“比特币骗局”,在市值高涨时又被称为“区块链骗局”。

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比特币的剧烈波动。

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但本身并没有具备像黄金一样的避险属性。恰恰相反, 比特币由于没有像股票一样有一个可以锚定的资产定价公式,反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价格走势。

2月23日,比特币一度跌至45200美元左右,暴跌逾10000美元。

比特币价格暴跌导致杠杆交易者大面积爆仓。据比特币家园网实时统计数据,当天有48.67万人爆仓,爆仓资金达到296.44亿元。

从2016年至今,比特币累计下跌20%及以上的情况,总共出现了四次,跌幅超过48%的情况共有4次。在2018年底,比特币价格更是较高点下跌了90%,这样的波动并非每一个投资者可以承受。

由于比特币本身是非法定货币,是基于某种算法而产生的去中心化货币。相对其他资产,比特币的流通场景更为隐秘而小众,甚至是非法的。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荒谬事情:数字货币受人追捧正是源自于它的“自由”,不受监管,不实名,不受交易限制,24小时在交易。 但也正是它的“自由”属性,导致成为它为恐怖主义融资、洗钱以及逃税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国内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上,仍然有一条提醒:“请勿备注任何信息BTC、USDT以及其他数字资产名称用于转账备注,防止造成您的汇款被拦截、银行卡冻结等问题。”

目前,市面上活跃的国内交易平台虽然其办公场所仍然在国内,但注册地却往往是海外,国内监管对非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仍然是采取限制的态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 比特币并非实名制的特点也导致了这一资产有被盗的风险。

被盗并非数字货币的专利,理论上所有账户都有被盗的风险,但实名制账户有追回的可能。而数字货币的规则是:谁掌握了私钥,谁就掌握了这笔资产。一旦私钥被盗,那么就和这笔资产说再见。

大多数中国投资者购买比特币选择用USDT等稳定币,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大多会选择持有USDT等稳定币来规避下跌风险。但这些稳定币并不具备如同比特币一样的稀缺性,也并没有如同比特币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USDT所在的泰达公司一直声称自己发行多少币,就储备多少美元,但却无法提供相对应银行账户的担保。所以存在一个风险就是:或许有一天,即使比特币依旧涨势如虹,但持有的、本来用于购买比特币的USDT突然就会因为过度超发大幅贬值。

股票及其衍生品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现如今投资者们在股票交易所中自由出入只担心资产下跌,从未担心资产的丢失以及交易所跑路。

但比特币作为一个新兴的资产,相应的金融基建并没有完善,比如大多数人持有的比特币是存放在交易所提供的中心化虚拟账户,并非真实的比特币地址, 理论上交易所携币跑路的风险仍然存在。

对于习惯了股票账户的投资者而言,这恐怕是最大的风险了。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欧易OKEx#

fomo情绪(fomo情绪举例)-第1张图片-昕阳网

好与不好都要接纳所有情绪

昨天从青岛返回,和同事买了些海鲜,下机后,拖着行李箱,从出口取了海鲜,然后各自分开。我一手提着沉重的纸箱,一手拽着行李箱,匆匆买了城际列车,到乘车点等待乘车。

突然一个陌生电话打过来,对方说,我拿错了托运行李,让我返回托运点核实。

听到这话,瞬间蒙了,弯腰看了下托运铭牌,好像不是我姓名拼音。心慌意乱中拽着行李跑到了托运点。找到工作人员,对接了拿错的纸箱,在抱歉中再返回乘车。

上机前我们托运了三箱,有两箱没问题,也下意识的认为我所带的肯定合适,在归途中回想发生的事,不是因为事情多大,而是当时的我怎么如此慌张,失去冷静?

总想看到真实的自己,总想真实自己与众不同,但我们并不像想象的样子。

事的发生都有原因,而且我是个寡淡的人,缺少笑点,平时情绪波动不大,这也是ISTJ 人的特点,会细致、谨慎地执行好现有规则,但自身缺乏情趣。

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发生,都不会让我失去冷静,情绪失衡,但所有的因素混合后,我有了慌乱、紧张和愤怒的情绪,有别于平时。

遇事不够冷静,瞬间会想到好多类似场景,可能因为是:

(1)人害怕损失的情绪造成的,即fomo情绪(fear of missing opportunity)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获得100元钱带来的快乐程度远远比不上失去100元钱所带来的痛苦程度。fomo情绪是存在于人体基因里的,无处不在,无论你多么坚强、多么靠谱,你都将不可避免的被这种情绪所影响,即使有一次躲过去了,下一次你也逃不掉,那么如何克服fomo情绪呢?翻遍任何资料,会发现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有效办法能够克服fomo情绪,实际也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摸着良心问问自己,面对受损,我们是不是或多或少的感到害怕?

遇到事情人就会有这种害怕损失的情绪,情绪上来了,智商就降低了,智商一低,就容易紧张激动,不能冷静,更不能从容应对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心胸比较狭窄

一旦狭窄,包容性就弱,事事巴不得都听自己的,如果事情不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容易愤怒,愤怒导致不冷静。

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学会宽容,包容其他人的缺点和意见!

“大肚能让容容天下难容之人,开怀一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3)一种归因的谬误

会有两种可能性,无端灾祸和更多麻烦。

1)可能性1:这完全是无端灾祸

本来该由别人负责的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完全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最后却要自己去处理平息。这当然会感觉到心里不舒服。心里平静才有问题呢。

有些在事故中死去的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导致的,比如重庆公交车落水事件。他们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是谁的原因导致的。这个时候我们会说他们运气太不好了,即使他们中有人活下来,也只能这么归因了。

同样的事情,两种不同的心态告诉我们。当知道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时候,整个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我们要找“替罪羊”。当不知道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时候,情绪是比较安静,比较认命的。

2)可能性2:发生意外不会产生更多麻烦

如果处理行李拿错问题的时候,有充足的空余时间,大可不必产生这种情绪的剧烈震荡。因为这时候,给情绪的消化空间是足够的。但在这件事里面,情绪是没有回旋的空间。

换句话说,在这个时候没得选,必须在发车时间之前纠正这个错误。所以大脑会反复提醒,千万不要迟到,一定要搞快一点。因此脑中就有两件比较重要而关联的事情要做。即使担忧迟到对缓解迟到没有丝毫帮助,依然忍不住会去担心。在这样的干扰下做事情必然会跟平时不太一样,而衡量的标准也不该一样。

这件事里我原本希望遇到急事冷静,那么冷静是什么意思呢?

语境下的“冷静”是 “人沉着而不感情用事” 。

这是我们从小就被告诫的,要“遇事冷静”,在后天成长里,我们在不断的被这么教育和影响,为什么要这么教育我们呢?

(1)冷静能更好的止损,保护自己

慌乱之下容易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这种不冷静带来的痛苦让人难受,大多数人出于潜意识保护自己的需求会触发两个行动,歪曲已经发生的事实和将将责任推到别的个体或团体身上。

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告诉自己我还是对的,但是这又会引发一个悲哀:你将会不断抱怨,甚至会不断做错事,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2)影响人际关系

失去冷静,由着感情宣泄,往往说出伤人的话,并不是真心所想,但是当时话赶话,事赶事就这么发生了。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同时,又让对方留下做事不沉稳,没有格局的印象。

(3)浪费处理紧急突发状况的宝贵时间

我们常说危机就是转机,殊不知很多情况下当你没有处理好紧急突发状况,危机可能变成灾难。紧急突发状况很多时候事关我们的安身立命,争分夺秒去处理事情而不是任由我们的情绪去主导我们的行动才能帮助我们去抢占宝贵时间,及时补救。

在后天的成长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也将冷静作为一种优秀的特质进行要求和传承,都是希望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一种情绪,哪怕是暴躁,我认为最先做的一定不是抵抗,而是接纳。情绪宜疏不宜堵,承认情绪的正常。对于不是天生就沉稳的人,心里可能要拐多少个弯弯绕才能回到正常。“我着急很正常,一般人碰见这种情况都会着急的,我接纳自己的情绪,我要尽快冷静下来,再想想这件事还可以怎么解决。”尽管一开始,要拐很多弯,可是时间长了,总会慢慢变得自然。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做深呼吸更有助于情绪的疏导。每次屏住呼吸3-4秒,然后将气息从嘴中慢慢呼出,重复这样的过程多次。慢慢的,你的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如果不是什么十万火急的情况,还可以运用冥想的方法,坐下来,放空自己的脑袋,或者想象自己在海边、草地,为自己营造一个休闲的场景。我还有一个佛音钵可以用来辅助,当然这与宗教无关,喜欢只是因为它的声音,轻轻敲击空灵又动听,可以直击你的心灵。

适当的做一些运动也有助于疏导情绪,出门跑一会儿步,做做健美操、瑜伽或者肌肉训练,10到20分钟的身体锻炼就可以让人放松,哪怕什么事情也没有解决。但放松下来,脑袋就重新转起来了,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

情绪的发生,是我们区别于机器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方法来减少情绪发作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遇事能够解决就努力想办法解决,这叫勇气;不能解决就去接受那个损失,愤怒和抱怨都是没有用的,这叫平和。

珍惜我们经历的一切,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fomo情绪和fomo情绪举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fomo情绪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