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与中衡中央的新属性关联关系
【作者:赵致生(1943-2021),《五行理论的数理》一共85篇】
五行中的四向发散与自然数的折叠形成的步、气连续性,为进一步研究中衡的五发散形成的特殊性,提出了后继变化的新属性如何继续的新问题。就是中字的相对属性是什么的问题。
东西南北中,东西相对、南北相对,那么,中字有没有属性相对性的继续认识呢?
中字还有哪些属性的继续变化呢?
五个发散方向可以表达为如下表格:
23 | 45 | 22 | ||||||||
18 | 35 | 17 | ||||||||
东西南北五行属性是什么 13 | 25 | 12 | ||||||||
8 | 15 | 7 | ||||||||
3 | 5 | rap2 | ||||||||
5 | ||||||||||
1 | 5 | 4 | ||||||||
6 | 15 | 9 | ||||||||
11 | 25 | 14 | ||||||||
16 | 35 | 19 | ||||||||
21 | 45 | 24 |
显而易见,原来在五行五个方向上的中数列:5、10、15、20、25、30、……,变成了一个新的数列:
5、5、15、25、35、45、……。
那么,10跑到哪里去了呢?
再把这五个发散方向表达为如下表格:
45 | 40 | 35 | 30 | 25 | 22 | |||||
40 | 35 | 30 | 25 | 20 | 17 | |||||
35 | 30 | 25 | 20 | 15 | 12 | |||||
30 | 25 | 20 | 15 | 10 | 7 | |||||
25 | 20 | 15 | 10 | 5 | 2 | |||||
23 | 18 | 13 | 8 | 3 | 5 | 4 | 9 | 14 | 19 | 24 |
1 | 5 | 10 | 15 | 20 | 25 | |||||
6 | 10 | 15 | 20 | 25 | 30 | |||||
11 | 15 | 20 | 25 | 30 | 35 | |||||
16 | 20 | 25 | 30 | 35 | 40 | |||||
21 | 25 | 30 | 35 | 40 | 45 |
于是,从河图的四个发散方向分别表达东西南北之后,得到了一个东西南北中的五行概念。
中字的继续认识,又出现了阴阳属性的向分离的发散性。
但是,这种发散性并不是离散的,而是一种扩展。使1、2、3、4、5各自产生了一个以数字10为发散步长的新的数列系统。
显然,它们都是东西南北之外的中向变化内容,是五行中向上方向上的一种发散过程。为了区别这种两个10步长的向上数列的关联关系,
通常把5数位10步长变化的数列称为中,
- 把其它1、2、3、4数位上的10步长变化的数列称为央。
在钟鼎文化时代,把“五”也称为中,
把“十”也称为央。
它们表达的是中心与正当中的位置。但是,
- 中表达的是进行中的运动,
- 央表达的是一个折叠周期的结束。
所以,“央”字在中文中有尽头、完了的阶段性。
河图的中央是三个五,中心为五,中央为两个五构成的央。
也就是说,中央是表达五行发散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五与二五一十的不同发散属性。
既有“十”发散的起始点存在,
也有初始1、2、3、4与五发散的原始内容。
所以,也可以把五称为十字之中,
把十称为五字之央。
五与十之合而为中央。
河图的中央是由五与十共同构成的。
在五行理论中,中央为土,有四象的继续发散性。
所以,
“中”为央之始,
“央”为中之尽。
故,钟鼎文化时代有词语:
“中中”,表达不偏不倚形貌;
“央央”,表达广大与可以扩展的中部形貌,并用来表达和谐的声音,用作象声词来形容声音和谐。
中央所反映的变化,只在1、2、3、4与5之间。
以“五”为中,则“一、二、三、四”为央。
以“一、二、三、四、五”为中,则“六、七、八、九、十”为央。
在这个范畴之外,又产生了新的四象后继变化。即十与五的中央变化关系:
- “中”为央的收缩,
- “央”为中的扩展。
中央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在河图中央位置上产生的五与十的关联关系数列,是在河图中唯一上下两个向是完全相同的中央。
所以,也称其为中衡。除此之外,河图中还有“有衡有不衡”的其它属性。
标签: 东西南北五行属性是什么 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