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成就(2022中国高铁成就)

昕阳小编 508 0

中国高铁成就有哪些?

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

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动车行驶在京沪高铁江苏镇江段。

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

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相关资料

高铁作为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成果,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方式,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京雄城际铁路是北京至雄安新区的重要铁路交通干线,对密切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等京津冀中心城市的联系,便利群众往来、加快产业聚集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铁成就(2022中国高铁成就)-第1张图片-昕阳网

中国高铁成就是什么?

中国高铁成就是:

1、自高铁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发送旅客由2008年的35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45.9万人次,年均增长30.3%。2020年,高铁客运周转量在全社会客运量占比为25.2%,较2012年提高20.4个百分点。

2、2020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5.8亿吨,较2016年增加9.2亿吨、增长35.1%;铁路货运量的全社会占比由2016年的7.6%提高到2020年的9.6%。

3、据测算,我国高铁每1亿元投资,对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可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特别是复兴号高速列车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零部件数量达10万个以上,独立的技术系统超过260个,紧密层企业达500余家,覆盖20多个省市。

4、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涉及高铁概念的公司有40多家,市值1.1万亿元以上。“十三五”期间,铁路建设累计发行债券1.01万亿元、银行贷款1.92万亿元,对我国股市、债市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5、高铁成网后,通达半径500公里的城市群形成1—2小时交通圈,实现公交化出行;1000公里跨区域大城市间4小时左右到达,实现当日往返;2000公里跨区域大城市间8小时左右到达,实现朝发夕至,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6、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少边及脱贫地区建成高铁2.2万公里、占同期全国高铁投产里程的80%,198个县跨入高铁时代,有效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脱贫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高铁的成就有哪些?

一、高铁技术

截至2014年,中国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策略,系统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并且完成构造速度350千米/小时动车组技术平台的搭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为中国高铁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均以420千米/小时速度在郑徐高速铁路上完成安全交会,标志中国已全面掌握核心高铁技术,同时,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全球高铁市场占据69%份额,成为世界高铁领跑者。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列车投入运营,装配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中国标准动车组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国际兼容标准占16%,不同列车可以重联运行。

2018年8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沈高速铁路启动高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试验。

2019年6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40米跨1000吨运架成套设备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突破高铁制架技术;9月底,京张城际铁路沿线5G信号基站全部开通。

截至2019年11月23日,中国已系统掌握各种复杂地质及气候条件下高铁建造成套技术,攻克铁路工程建造领域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全面掌握构造速度200至250千米/小时、300至350千米/小时动车组制造技术,构建涵盖不同速度等级、成熟完备高铁技术体系。

二、速度记录

1998年6月24日,韶山8型0001号电力机车在京广铁路试验段中创下240千米/小时速度记录,成为中国首台高速机车;8月28日,“新时速”摆式列车(X2000)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1年1月9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在广深铁路上投入运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200千米/小时。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上的试验行车速度达到321.5千米/小时。

2010年12月3日,“和谐号”CRH380A电力动车组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创下486.1千米/小时试验速度记录。

2014年1月16日,中国CIT500型高速列车在实验室内试验速度达605千米/小时。

截至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居全球首位。

三、营业里程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1.9万千米。

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超过2万千米。

截至2017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已达2.5万千米。

截至2018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2.9万千米以上。

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千米

四、客运流量

2008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11日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超过50亿人次。

2017年春运期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达1.8亿人次,占全国铁路客运总量51.4% 。

2018年,中国高速铁路营运动车组列车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达20.05亿人次。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发动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提升铁路的运输能力,与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以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另外,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

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高速铁路

近年来中国高铁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高速铁路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

有了高铁,春运压力极大缓解,乡愁不再遥远,回家之路更加顺畅;有了高铁,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乘火车同等距离出行的时间普遍比过去压缩一半以上;有了高铁,蜀道不再难,西安至成都高铁、重庆至贵阳铁路、成都至重庆高铁让旅客可以方便快捷进出川渝地区。目前,中国每天开行动车组列车达到5600至6500多列,京津、沪宁、广深等多个地区实现高铁“公交化”出行。截至2018年底,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96亿人次。

二、高速铁路带来了“同城效应”

高速铁路极大拉近了时空距离,促进了高铁沿线城市的交流,带来了“同城效应”,促进了城市群发展,也改变了不少年轻人的工作方式和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催生了高铁通勤族。高速铁路加快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交流,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了“同域效应”,有力促进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通高铁的城市与不通高铁的城市相比,可持续竞争力高出57%。

三、“高铁+旅游”催生旅游新业态

乘着高铁去旅游,使“快旅慢游”成为可能,同等时间可以看到更多祖国大好河山,提升了旅游效率。高铁,让更多远在“深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不易到达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许多地方出现“井喷式”增长。陕西佛坪、湖北恩施、安徽绩溪、广西三江、云南普者黑等地旅游接待人数的快速增长,均得益于高铁的开通。“高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新业态和人们旅游的新方式。

四、高速铁路助力精准脱贫

中国中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发展迅速,相继建成了兰新、贵广、云桂、西成等一批高速铁路。截至2018年底,中西部地区高铁营业里程19862公里,占全国高铁总里程的66.4%。高速铁路极大地促进了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招商引资,高铁成为沿线人民的致富线、幸福线。

中国高铁成就是什么?

中国高铁成就:

1、自高铁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发送旅客由2008年的35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45.9万人次,年均增长30.3%。2020年,高铁客运周转量在全社会客运量占比为25.2%,较2012年提高20.4个百分点。

2、2020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5.8亿吨,较2016年增加9.2亿吨、增长35.1%;铁路货运量的全社会占比由2016年的7.6%提高到2020年的9.6%。

3、高铁成网后,通达半径500公里的城市群形成1—2小时交通圈,实现公交化出行;1000公里跨区域大城市间4小时左右到达,实现当日往返;2000公里跨区域大城市间8小时左右到达,实现朝发夕至,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5、十八大以来,老少边及脱贫地区建成高铁2.2万公里、占同期全国高铁投产里程的80%,198个县跨入高铁时代,有效补齐了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为脱贫地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6、在节能方面,高铁每人百公里能耗仅为飞机的18%和大客车的50%左右。在节地方面,与4车道高速公路相比,高铁占地仅为其50%,完成单位运输量占地仅为其10%。在环保方面,高铁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飞机的6%、汽车的11%。

2012—2019年高铁增加的客运周转量与公路完成同样客运周转量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20万吨。

以上文章内容就是对中国高铁成就和2022中国高铁成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中国高铁成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